404 Not Found


nginx
中国已与84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科技合作
2022年02月18日 08:47
来源:

  加强科技合作 推动创新发展(命运与共)

  自2017年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动以来,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创新之路建设。

  截至去年底,中国已和84个共建国家建立科技合作关系,支持联合研究项目1118项,在农业、新能源、卫生健康等领域启动建设53家联合实验室,“创新丝绸之路”建设朝气蓬勃。

  埃及——

  智能灌溉技术,给沙漠农业带来新希望

  沙漠地区高温干旱、水资源短缺,如何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一直是困扰埃及农业发展的难题。在连接埃及两大城市的开罗—亚历山大沙漠公路旁,坐落着埃及农业研究中心沙漠农场。两年多来,来自中国的节水灌溉系统助力当地开展沙漠种植。

  青芒果试验田里,芒果个大饱满,长势良好,地面上却看不到一根灌溉管道。研究人员打开手机,轻轻一点,试验田旁由太阳能发电驱动的水泵开始抽水,通过地下渗透管,水源被源源不断输送到植物根部,1个小时就可以浇灌50亩农田。

  这套智能风光互补节水灌溉系统来自中国宁夏,由地下渗透管与风能、太阳能提水设备和手机智能控制灌溉设备组成。“比传统灌溉更绿色环保高效,而且还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脑实现远程控制。加上灌溉设备铺设在地下,不受紫外线照射,使用寿命相对更长。”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研发带头人孙兆军介绍。

  2019年,由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和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共建的国际联合节水灌溉实验室成立。在埃及国家研究中心农场和埃及农业研究中心沙漠农场,中埃双方建起两个智能风光互补节水灌溉试验基地,总面积320亩,并与当地企业合作,示范推广3万多亩。

  “联合实验室的成立,不仅便于我们获得实验数据,还能培训学生使用这些系统。”艾因夏姆斯大学农学院院长艾哈迈德·贾拉勒说,发展沙漠农业的最大问题是缺水缺电,节水灌溉系统通过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地下渗透管,节水率达到40%,令人印象深刻。

  共建智能节水灌溉实验室是近年来中埃科技合作的一个缩影。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埃及“2030愿景”深度对接,中埃不断创新科技合作形式、拓展合作领域。从埃及首个卫星总装集成测试中心,到正在实施的埃及二号卫星项目,再到中埃农业绿色发展联合实验室合作备忘录的签署,中埃科技合作互利共赢之路越走越宽。

  埃及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部副部长亚西尔·里法特表示:“中国已成为埃及最重要的科技创新合作伙伴之一,埃方愿与中方进一步深化和扩大科技创新合作,共同进步,携手成功。”

  巴西——

  从卫星到BINGO,筑梦太空续写新篇章

  去年底,巴西帕拉伊巴州州长若昂·阿泽维多签署了一项总额为1200万雷亚尔(约合1476万元人民币)的项目资金拨款协议,用于在该州内陆地区建造BINGO项目所需的大型单口径射电望远镜。BINGO是射电天文和宇宙学领域的一项重大国际合作计划,于去年7月启动,由中国、巴西、英国、法国、瑞士等国科研人员共同合作,以探测宇宙深空发射来的重要信号,从而揭示宇宙结构和暗能量的奥秘。

  1988年,中巴两国签署合作协议,正式拉开研制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序幕。1999年,第一颗中巴“资源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开创了发展中国家航天领域合作成功先例。截至目前,中巴已联合研制6颗地球资源卫星,卫星数据广泛应用于两国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环保和防灾减灾等领域,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项目巴方负责人布埃诺从一开始就参与了项目工作,中方同事亲切地称他为“老布”。30多年来,从发电报传递信息到形成步骤清晰明确的合作指导文件,从共同攻克一大批关键产品核心技术到开展一系列研制协调沟通,老布与中方同事在工作和生活中建立了牢固的友谊。

  因项目需求,老布在疫情前平均每年到中国出差一到两次,参加技术会议、设计评审、发射跟踪和环境测试等。“参与这个项目让我有机会了解中国科技发展和中国文化,并目睹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我期待巴中地球资源卫星项目影响力不断扩大,巴中两国航天合作继续谱写新篇章。”

  “巴西非常需要中国这样的合作伙伴。”在巴西科技创新与通信部部长马科斯·彭特斯看来,巴中在航天领域,特别是地球资源卫星项目上长达30余年的合作,为两国乃至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用空间技术来改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体现了“未来眼光”。

  葡萄牙——

  打造“蓝色伙伴关系”,培育多领域合作亮点

  去年12月,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卫星创新院”)和葡萄牙科技基金会联合牵头筹建的中国—葡萄牙星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在上海正式揭牌启动。中葡将在海洋与空间领域开展合作,携手推进两国“蓝色伙伴关系”发展。

  “上海与里斯本分别位于太平洋与大西洋沿岸,葡萄牙的亚速尔群岛有特殊的气候与地理区位优势,是一个天然实验场。”卫星创新院副院长胡海鹰说,建设中葡海洋与空间领域的科技创新合作平台,聚焦海洋与空间领域工程技术和科学应用,有助于推进两国蓝色经济发展和航天合作。

  葡萄牙拥有悠久的海洋文化和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丰富经验。近年来,中葡两国在海洋科学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密切,葡萄牙更是欧盟国家中第一个与中国正式建立“蓝色伙伴关系”的国家。

  中葡海洋科技合作已见成效。2017年9月,中葡海洋生物科学国际联合实验室在上海海洋大学揭牌成立,上海海洋大学与葡萄牙阿尔加夫大学联合开展鱼类和贝类免疫进化与适应、鱼类繁殖发育、海洋微生物、海洋生态系统、极地海洋等多学科交叉合作。

  阿尔加夫大学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阿德利诺·卡纳里奥是联合实验室葡方主任。他表示,在海洋科研、海洋开发和保护等领域,葡萄牙可以与中国实现信息共享,双方共建联合实验室实现了科研能力互补,促进了更多科研人员交流,推动了海洋生物科学和技术的研究、转化与创新,提高了两国海洋生物领域科技创新能力。

  近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双边合作不断推进,围绕科研平台建设、联合研发攻关等,中葡开展了多维度交流合作。截至目前,共有3家中国—葡萄牙“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获批筹建,领域覆盖空间海洋、材料、文化遗产等重点领域。

  葡萄牙科学、技术与高等教育部部长埃托尔认为,科技合作一直是葡中友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在这些领域建设的联合研究平台,正在为联合研究、人员交流、产学研结合等发挥重要作用。

  (本报开罗、里约热内卢、马德里、北京2月17日电)

  本报记者 沈小晓 毕梦瀛 姜 波 俞懿春

  【编辑:阿琳娜】

中国已与84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科技合作

2022年02月18日 08:47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