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下午,张新科先进事迹报告会在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终南音乐厅举行。报告会上,宣读了《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向张新科同志学习的决定》。

张新科是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国古代文学教师团队”负责人。工作37年来,他牢记立德树人初心使命,信仰坚定、意志顽强,潜心治学、倾心育人,即使在身患重病、病情危急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工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用高尚师德和深厚学养诠释了“大先生”的内涵。他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七届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当日的报告会上,全体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张新科先进事迹短片《“大先生”张新科》。
宣讲团成员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青年教师李雅琪、学生缪阳、原党委书记孙清潮分别以“《史记》人生四十载 顶天立地大先生”“情系莘莘学子 倾心教书育人”“铁肩扛起重任 平凡造就伟大”为题,从治学、育人、管理等不同角度讲述了张新科的先进事迹,展示了他“心怀大我、潜心治学”的爱国报国情怀,“情系学生、甘为人梯”的敬业奉献精神,“追求卓越、顽强拼搏”的创新进取品格。
“树顶天之信念,做立地之实事”,李雅琪娓娓讲述,向大家展现了张新科潜心做大学问、立志做大先生,用一生的时间读《史记》、讲《史记》、研究《史记》的人生历程,“张新科教授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实实在在、勤勤恳恳的关中汉子,一个‘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一个敢于为山、负重前行的三秦学人。”
“课比天大”“严慈相济”“学会做人”,缪阳讲述了他对张新科教授的三个印象。“基础要牢,眼界要广,思路要活”这十二个字是张老师的学术准则,也是学生们听得最多的话。“做学问就像盖房子,基础一定要打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张老师常用这样的比喻告诉学生打基础有多么重要。但打基础是抽象的,张老师就教导大家说“要去读原典,要去读第一手资料。”
“他为什么能够成为榜样?成就他成为榜样的密码到底是什么?”孙清潮通过讲述他与张新科在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共事17年里的点滴,集中呈现了张新科作为一名教育管理工作者所具有的崇高使命、勇敢担当、无我精神、坦诚之心、家国情怀。
报告会上,张新科以“心在育人,情在学生”为题,回忆了他在陕西师范大学求学期间恩师们的谆谆教诲,叙说了他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引导学生以德为先、勇于创新,践行“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精神的使命担当;他表示将以此次报告会为契机,继续努力、砥砺前行,牢固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信念,立志做“四有好老师”、做“大先生”,为学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陕西师范大学党政领导、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全校教师、干部代表等近800人参加报告会。(阿琳娜)
责任编辑:崔景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