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制

新式市集成为年轻人的打卡地 在创意中扩大“朋友圈”
2023年09月20日 10:06 陕西日报

  逛市集:在创意中扩大“朋友圈”

  对22岁的郑泽言来说,逛市集是其闲暇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走进市集,风格迥异的摊位和个性鲜明的摊主,都是吸引像郑泽言这样的年轻人前来的重要因素。

  如果说人们逛传统市集,主要是奔着“买买买”,那么逛新式市集,则更看重社交氛围。年轻人在市集上留下的打卡照、带走的新鲜东西,都被看作是一种“社交资源”。

  赶集也要做攻略

  今年暑期回到西安,大学生郑泽言经常会和朋友相约去逛不同的市集。一些市集会有特定的主题,每次在逛特定主题的市集之前,郑泽言都会提前在小红书上做好赶集攻略并搭配好与主题相关的衣服才出发。

  8月29日,郑泽言和朋友约好去逛小寨的一场市集。这是一场集服装、文玩、艺术作品等潮流元素于一体的流动交易展览市集。“相较于主流文化,这种潮流元素所代表的小众文化更是一种独特的风景和感受,在这里人们可以尽情做自己,完全不用担心外界的眼光。”郑泽言说。

  郑泽言非常喜欢逛市集,自己感兴趣的市集都会抽空去逛,一些在成都、杭州、北京的市集也会专门去逛。“我也喜欢去音乐节或者Live House感受热闹氛围,但是结束之后往往会非常疲惫,所以我更喜欢去逛创意市集,有趣又惬意。”

  市集逛得多了,郑泽言也有了自己的喜好:“我最喜欢逛的其实是小众原创市集。小众原创市集非常有个性,在这里能充分感受潮流文化的碰撞。而且,无论什么类型的穿搭在这里都能得到尊重,不同风格的人可以在一起合影留念,互相欣赏对方的时尚理念。”

  每次逛完市集后,郑泽言会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打卡笔记,给想来打卡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

  交流互动促成趣缘社交

  创意市集上售卖的商品并非实用性很强的物质产品。在这里,人们消费更多的是使用价值之外的文化符号。

  在一些喜欢逛创意市集的人看来,比起传统市集物品交换的实用属性,创意市集更像是一场派对,这里所提供的娱乐和社交功能,才是吸引他们前来的重要因素。

  “逛各种市集不仅仅是为了吃喝玩乐,更是为了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热爱小众文化的大学生白宇说,创意市集上售卖的商品,除了基本的吃喝玩等元素外,更多的是城市青年对于获得社交和归属感的精神层面的需求。

  白宇对小众文化极其感兴趣,但在日常生活中,白宇很难感受到这些文化氛围。“我可以在市集找到属于我的小群体,我们是同类人,我能欣赏他们的艺术展品,他们也不会觉得我奇怪。”白宇说。

  创意市集通过个体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参与者体会身处在一群人当中的亲密无间,进而促成一场趣缘社交,即因兴趣、志趣相同而结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小市集能否做成大生意?

  市集风潮正在兴起。伴随着各式各样市集的出现,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赶集时“踩雷”。单宇作为市集招商的行内人,介绍了在市集中会遇到的很多困境。他表示,在挑选市集时,一定要注意寻找长期稳定的市集,短期市集回头客很难跟上,没有复购率营业额也就很难保证。

  除此之外,挑选主办方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很多主办方不靠谱,要么很容易撞品,要么客流量很少。”小红书创作者秋野靠两次摆摊就赚到1万元,她坦言,一些主办方对市集的定位不明确、前期宣传不到位,导致实际效果与期待值相差甚远,有时整场市集都没有客流量,忙碌一天可能连饭钱都挣不到。

  与此同时,也存在主办方对活动的火爆程度估计不足的情况,导致门票超售、现场排长队,在影响游玩体验的同时,还可能带来安全风险。

  市集这种新业态想要做成规模化的大生意,还面临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办方需要对每一场市集的定位有精准的把握,这样我们才能准备相应风格的产品,前来参加市集的顾客也能如愿以偿。除此之外,主办方对于前期宣传也应该更加重视,多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做好宣传,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市集的热度,从而吸引顾客前来参加,我们的营业额也会有相应的保障。”秋野说,虽然市集目前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她非常热爱这种轻松氛围以及有趣热闹的生活方式,仍会继续在市集摆摊。(见习记者 李子言 记者 周明)

责任编辑:崔景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