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长安诗社“本原诗歌”研讨会在西安外事学院举行。30余名诗人、作家就“本原诗歌”这一理念的内涵、特质和意义进行了深入研讨,探索新诗发展路径。
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延河》杂志社社长阎安,西安外事学院校长黄藤,终南令社社长、诗人吕刚,《诗人文摘》主编、诗人之道,《延河》编辑李畑熠等省内外三十多位诗人、作家应邀参会。

长安诗社及《长安诗刊》创建人、西安外事学院校长黄藤在倡导新诗发展中,提出“本原诗歌”的理念。倡导新诗回归思想美、形式美、意境美。即诗歌必须蕴含思想,保持高雅格调,必须坚持韵律,保持音乐性,必须追求意境,保持艺术性。以此更好地与读者达到共鸣,造就好作品,赋能诗歌发展。
秉承“本原诗歌”理念,长安诗社以《长安诗刊》为平台,聚合一批立志高远的诗人,创作了大量具有“本原诗歌”鲜明特质的诗歌。
本次研讨会,与会人员围绕“本原诗歌”理念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探讨。阎安认为要寻找本来意义上的诗歌,这就必须回到诗歌这个文体的初心,即诗歌的文体属性到底是什么。他认为,从根本上来说,诗歌的文体属性就是推动语言发展、赋予语言以灵魂,给予语言重建能力,是一种语言的极致建制。他强调诗歌对文学文化至关重要,如果我们当代诗歌坐不到当代文学的第一排,我们的文学也将无望世界文学第一排。
专家认为,诗歌要表现的东西其实就是思想与情感,它需要讲一点形式,讲语言的简洁,这很重要;诗人应该都是能独立思考的人,真正的诗歌应该是有普遍意义、有公共价值的独立生命体验;还有观点认为围绕“本原诗歌”这一主张,应该更进一步进行理论的阐发和诗歌的探索,为新诗的中国式表达找到新路径。所有与会诗人就新诗的创作和体悟进行了交流。
早在2018年,西安外事学院就成立了世界本原文化研究院,研讨中华文化的世界性使命,探究如何在中外文化交融中扩大中华文化新的高度和光辉。黄藤表示,“中国文化所有领域,几乎都有诗的痕迹,文学艺术都具有诗化特征。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推动新诗发展对文化复兴意义重大。”(汪小泉)
责任编辑:王雨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