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推广

西安:“经开”式低碳,早已在我们身边
2024年05月17日 10:30 阳光网

  5月13日至19日是第34个全国节能宣传周。5月15日是“全国低碳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绿色低碳,美丽中国”。一直以来,西安经开区不断以实际行动开拓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为世界一流产业创新发展区建设贡献力量。

  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做好节能降碳工作的根本保障。据了解,即日起至5月31日,西安经开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免费对外开放。该中心作为经开区首个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教育阵地,一直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充分利用行业优势,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并联合基层党组织、工会群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用红色力量推动垃圾分类行稳致远,以点带面将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中。

  除了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在经开区还有一个热度很高的地方——隆基绿能智慧能源展览馆。该馆内部面积约3000平方米,参观区域包含向“阳”而生、21世纪能源亟需“进化”、隆基洞察时代的智慧、光伏驱动智能星球和尾厅等五个部分,巨大的地球造型装置与周围设施共同展示太阳能的魅力,为来访参观者带来了更多的“零碳体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绿色低碳宣传教育。

  据初步统计,隆基绿能智慧能源展览馆投运以来,累计接待超过2.5万余人,举办“2022年陕西科创周”等多场活动,是“陕西省科普教育示范基地”。2022年,经过科学规范的碳排查,隆基绿能智慧能源展览馆运营范围内碳排放量共计360吨,经权威第三方核查,该展览馆将成为我省率先实现零碳运营的企业展览展示馆。

  做好绿色低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是“主战场”。随着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加快构建,能源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新步伐。

  2023年3月,西安油服产业基地入驻企业——陕西中油绿动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的首个综合智慧能源项目投产运行,每年可提供绿色电能35.2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0吨,带来绿色发展的示范效应。

  据了解,中油绿动正在不断深化与油田、石化公司的合作,开展分布式能源、站库电能改造、能源综合补给站项目开发建设,并且在绿电交通、绿证交易、氢能等领域开展合作,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除了中油绿动,西安油服产业基地还吸引了中碳环境等优秀新能源企业入驻,共同为油气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绿动”西安能源产业生态圈贡献力量。

  企业作为密集碳排放生产活动的承担主体是实现绿色低碳的重要途径。在低碳创新方面,区内企业长期以来付出了不懈努力,成就斐然,为经开区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前段时间,经开区企业达能(陕西)食品饮料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入选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发布的63家2023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名单。随后不久,西安诺博尔稀贵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吉利汽车有限公司、达能(陕西)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又入选了陕西省第一批工业领域碳达峰试点项目(企业)名单。

  此外,陕汽大力推行的报废汽车回收体系、再制造零部件及报废汽车回用件标准和配件流通体系;西安吉利的生产制造全链条零碳实践以及全省规模最大的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吉利51兆瓦屋顶光伏项目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这一系列荣誉称号的获得和诸多创新实践的相继落地,充分说明经开区企业在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上的不断探索。

  良好的生态安全屏障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四新战略”的引领下,经开区以实现减污降碳为总抓手,以抓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为核心,通过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共进。

  靶向治理、定向发力,经开区在严“控”扬尘污染、“治”理工业污染、“减”少污染排放三个方面,相继打出“组合拳”;建立“一河一策”“一湖一策”制度,不断提升河湖水质量,精心打造河道沿岸景观示范带,构建人水和谐、美丽河湖生态体系;全面提升全区绿化水平,增绿地、建公园、修绿道,塑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绿色空间结构体系,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

  在“绿”色发展上下足“绣花功夫”,为建设世界一流产业创新发展区提供强引擎,西安经开区将持续以绿色低碳发展为目标,自觉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全领域,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宜居宜业产城融合新典范,奋力谱写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王雨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委统战部 西安市人民政府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央电视台 央广网 群众新闻网 西部网 西安日报 华商网 西西新闻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