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教育科技

从“低进高出”到“未来之星”:西安理工国工院解锁人才培育“新密码”
2024年06月26日 14:06 中新网陕西

  中新网陕西新闻6月26日电(周毅敏 张远)“学校把我们定义为教学改革的示范区,我们学生加入科研项目的比例应该可以说是100%。”西安理工大学国际工学院,这所成立仅四年的年轻学院凭借其创新的教育模式与实践,在科技创新领域省级以上获奖率高达42.1%,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人才培养成果。近日,西安理工大学国际工学院院长杨媛分享如何从“低进高出”的起点,逐步打造出一批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未来之星”的“新密码”。

  西安理工国际工学院是由西安理工大学、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James Cook University,简称JCU)共建,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招生培养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国际工学院依托两校一流专业、强势学科以及优势教育资源,以“厚德、强基、创新、融合”为人才培养理念,通过专业交叉和学科融合,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围绕“智能制造”和“智能建造”培养方向,培养面向智能制造和智能建造及可持续发展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社会担当与职业道德的精英人才和社会栋梁。

  国际工学院成立之初,面对入学分数与其他王牌专业存在较大差距的现实并未退缩,而是迎难而上,通过实施精准的“因材施教”策略,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成长路径。学院实行全面的导师制度,从辅导员、班级导师到专业学业导师,乃至英语导师,全程陪伴学生成长。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杨院长表示学院特别关注两极分化现象,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及科研项目机会,而对于学业稍显吃力的学生,则构建起完善的学业帮扶体系,确保每一位学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轨道上加速前进,“从目前的结果来看,我们的学生整体实现了从‘低进’到‘高出’的转变,甚至有一些家长来给我们送锦旗,觉得孩子在大学里头可以用‘脱胎换骨’这个词来形容。”杨院长笑称。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包容的地方,学院会给我们提供各种科研平台。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其实你只要明白自己想要做什么事情,学院都可以给予你最大的帮助。”即将就读于美国耶鲁大学的国际工学院优秀学生谢柏超说道。

  杨院长表示,国际工学院旨在面向未来,定位高端应用,融“外”于“中”。学院实行小班授课与分组讨论相结合、课堂精讲与课后综辅相结合、外教与中教相结合的多元化授课方式。中外双方共同确定培养方案,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全程参与教学环节的组织与实施。在专业学习、实践锻炼、能力培养、语言提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塑造、全面成长。

  “我们学院坚持OBE教育理念,构建以学习效果为导向的培养体系持续改进保障机制,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西安理工大学国际工学院办公室主任王之石表示,现在国家正在推进新工科教育,OBE实际上也是国际教育工程教育认证的一个理念。我们建立这一套完整的质量评价体系动态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学生和教师的意见,使得所有的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和老师的教学方法能得到及时的调整。

  截至目前,西安理工大学国际工学院的学生获得世界TOP50高校研究生offer81份,世界TOP100高校研究生offer205份,参与创新创业活动1206人次,省级以上获奖515人次等。

  西安理工国际工学院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创新的理念,通过不断优化教育模式,融合中西教育精华,培养出了一批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工程人才。杨院长表示,在“低进高出”的基础上,学院正朝着更高远的目标迈进,致力于成为未来工程教育的领跑者,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未来之星”。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外办学合作项目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增长,根据交易部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国经审批机关批准设立、举办的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2356个。相关学者表示,中国中外合作办学兴起得益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增加,以及政府的积极政策支持。未来,中外合作办学将继续依托政策优化与技术创新,深化教育融合,培养更多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促进教育生态多元化发展。(完)

责任编辑:王雨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委统战部 西安市人民政府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央电视台 央广网 群众新闻网 西部网 西安日报 华商网 西西新闻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