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时政经济

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成效显著
2024年06月27日 10:13 西安日报

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成效显著

8.9万项成果实施单列管理 2.3万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6月26日,记者从陕西省科技厅了解到,陕西在全省高校、院所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两年多来,着力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中“不敢转”“不愿转”“缺钱转”等难题。截至目前,全省试点单位扩大至156家,8.9万项成果实施单列管理,2.3万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研人员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企业1395家,563名科研人员凭借科技成果转化贡献晋升了职称。

  “三项改革”极大地激发了科技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让科研人员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打通了科技成果“变现生金”的有效通道。2023年,全省高校院所技术合同成交额316.66亿元,同比增长102.68%。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成果转化项目合同金额近两年年均增长超过20%,引进高层次双创人才144人,师生双创人数3500余人,支撑了300余家在陕电子信息企业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创办科技型企业100余家,110人凭借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实现职称晋升。

  创新了转化机制模式。“三项改革”及系列配套政策,支持高校院所结合自身实际,探索不同的转化模式、方式,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将138件科技成果免费许可给省内中小微企业使用。西安理工大学与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股权托管协议,公司作为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持股平台,代表学校管理股权、行使股东权利,收益权仍归学校所有。

  推动了科技企业量质双升。“三项改革”解除了试点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后顾之忧,推动更多存量成果、静态资源加快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一大批科研成果加速走向市场,科技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达到23940家、16754家。新培育4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5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5家单项冠军企业、322家瞪羚(潜在)企业。

  加速了产学研合作进程。“三项改革”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反哺了源头创新、深化了校企合作、促进了校地融合。例如:西安交通大学与国家电网、华为等近百家领军企业、科研院所签约191家战略合作平台,建立79个校企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在陕就地转化成立205家科技型企业,第一轮融资超过3.6亿元。2023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4120.99亿元,同比增长34.96%,其中就地转化技术合同35124项、成交额1601.17亿元,占全省的50.38%、38.86%,较2022年分别提升11.09和4.51个百分点。

  支撑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立足于为陕西重点产业赋能升级,“三项改革”转化的科技成果正在加速嵌入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产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西北工业大学聚焦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新组建67家成果转化参股公司,7家企业成为产业链“链主”企业,7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铂力特、华秦科技科创板上市,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24.36亿元,贡献地方税收4.25亿元。

  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以“三项改革”科转项目为纽带,创新推广“西安研发、地市转化”模式,形成协同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秦创原总窗口与商洛、宝鸡、咸阳等6市建立“双向飞地”、与各市县共建协同创新基地25个;陕西科技大学构建学院与地市合作的“一院一市”机制,形成全省地市重点产业全覆盖;各市区吸纳西安地区科技成果957项、落地企业646家,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协同创新发展。(记者 关颖)

责任编辑:王雨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委统战部 西安市人民政府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央电视台 央广网 群众新闻网 西部网 西安日报 华商网 西西新闻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