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社会法制

西安理工大学:当非遗老腔遇上青年
2024年08月01日 17:04 中新网陕西

  近日,西安理工大学“筑乡扬遗”社会实践队走进华阴市,立足非遗传承研究视角,以实际行动践行文化自信,探寻华阴老腔的独特魅力。

  “如今,能沉下心传承传统文化的人少之又少,许多来找我学老腔的人都因为苦累渐渐放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华阴老腔)代表性传承人张喜民无奈地说。

  华阴老腔作为中国最古老的音乐之一,作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传下去”是一辈又一辈老腔艺人们最朴素的心愿,“活起来”则是新时代青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这次交流,我了解到老腔的传承面临着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困境。作为新时代青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文化,我们从跨界合作创作老腔曲目、沉浸式采访老腔艺人并制作海报、宣传推广老腔文创产品、老腔直播等四个板块不断探索老腔的保护与传承,旨在让这份古老的艺术瑰宝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光彩”实践队员高联博说。

  “非遗和文物一样,不能只作为艺术品被观摩,还要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和情感,文创则为非遗注入了新的生命和活力。非遗的多态融合发展为非遗“活”起来开辟了新路径,队员们设计了系列美观的文创产品,并在华阴当地搭建了“古韵新辉”文化漂流站2处,文化驿站5处,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华阴老腔的推广宣传。”带队教师潘少菲介绍起队员们为老腔设计并推广的文创产品。

  606路是一条唯一连接老腔发源地双泉村与华阴市的城乡公交线路,也是老腔艺人们从村子前往剧团演出的唯一公共交通工具,它不仅承载着老腔艺人们外出表演的日常之路,更见证着华阴老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本土迈向世界的非凡旅程。

  司机伍师傅表示,“在驾驶公交车的过程中,很多乘客一进来就看到了漆扇、书签、明信片等文创产品。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希望通过这群孩子们的力量,让更多人看到华阴文化,喜爱华阴老腔。”

  除了华阴606路公交车、华山景区免费旅游大巴车厢内被队员们重新布置,更增添一抹文化底蕴与艺术韵味。实践队在华阴市文化体育运动中心,搭建第一个文化驿站。通过“唱老腔,送文创”“学老腔、送清凉”等小活动,吸引来了一波又一波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

  实践中,队员胡喜亚尔江·胡吉与老腔传承人张丹彤、“老腔巾帼第一人”张香玲老师团队在华阴老腔发源地华阴市双泉村合作知名曲目《给你一点儿颜色》。

  实践队秉持创新与尊重传统的双重理念,从深刻理解老腔艺术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出发,在保持老腔自身艺术特质的前提下,巧妙融入RAP元素。希望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为老腔的传承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期望再次点燃年轻人对老腔的兴趣与热情,让老腔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以崭新的面貌跃然于当代青年的视野之中,实现传统非遗的活态传承与广泛传播。

  此外,实践队开展“守艺护魂 震响九州 华阴老腔 世代流芳”的文化直播,此次直播内容丰富多元,不仅科普了“华阴老腔”的悠久历史与独特魅力,更创新性地融入了“助力实现老腔小艺人心愿”的温暖环节,让观众在感受艺术之美的同时,也能参与到对文化传承者的支持与鼓励之中。

  直播中,实践队还特别增设了“双泉村花椒线上推广”板块,巧妙地将地方特色农产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实现科技助农。既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拓宽了非遗的传播渠道,实现了文化、经济与社会效益协同进步的多赢局面。

责任编辑:王雨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委统战部 西安市人民政府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央电视台 央广网 群众新闻网 西部网 西安日报 华商网 西西新闻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