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市县新闻

神木:多元产业促增收 鼓起农民钱袋子
2024年09月24日 10:55 神木新闻网

  近年来,神木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持续发力,紧扣农业“产业”纽带,在培育传统产业和引导特色产业上下功夫,通过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政策扶持等调动农民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不断丰富和完善种养殖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家庭农场铺就农民致富路

  初秋时节,走进神木市中鸡镇盛昌生态种养殖有限公司,青的、紫的、红的葡萄串沉甸甸地垂挂在藤下,清新的果香迎面扑来,农场负责人刘正正忙着为客户采摘葡萄。

  “今年葡萄丰收了,共种植了19个葡萄棚,一个棚的产量在2000斤左右,每斤20元,都走的订单销售。”刘正边采摘边向记者介绍。

  中鸡镇昼夜温差大、空气清新,特别适宜葡萄生长。起初,刘正与其哥哥自学葡萄种植技术,在神木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历经几年的不懈探索,他们熟练掌握了葡萄生态种植模式。

  “相对传统的葡萄种植,大棚葡萄种植在行距、架材高度等方面还是挺讲究的,再就是冬季葡萄不需要压土,也不会冻伤葡萄根茎,省事省心。大棚种植的葡萄颗颗饱满、晶莹剔透、口感脆甜。”刘正自信满满地说。他们的家庭农场还充分借助周边众多企业的优势,积极对接市场,发展“订单农业”,通过以销定产,革新传统种植模式,增强所产葡萄的市场竞争力和产品影响力。

  如今,农场的葡萄种植技术、经营管理水平均显著提升,现有近十个葡萄品种。据刘正介绍,他们的家庭农场秉持着“特色果品+绿色生态”的精准定位,不仅限于19座葡萄采摘园,更将种植范围扩展至杏树与玉米等多元作物,精心打造一条“甜蜜”的特色致富之路。

  土地流转“转”出幸福生活

  秋风送爽,稻谷飘香,正是蟹肥黄满的好时节。在高家堡镇乔岔滩村的600亩稻田里,稻浪翻滚,沉甸甸的稻穗低垂。河蟹成群结队,在稻田边缘悠然自得地“横行”,它们挥舞着钳子,仿佛在庆祝这丰收的季节。基地的工人们正忙碌地穿梭于稻田间,捕捉肥美的螃蟹,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喜悦的笑容。

  “我们公司今年试验养殖了200亩稻田小龙虾,大概亩产小龙虾40斤。现在正是稻田螃蟹上市时节,亩产在20斤左右,每斤市场价90元。这样算下来,小龙虾和螃蟹的额外效益很可观,取得了一田多用、一地三收的良好生态和经济效益。”神木市顺益和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连军开心地说。

  乔岔滩村毗邻秃尾河,地势平坦、雨热同期、水源充足,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十分适宜水稻种植。2021年,刘连军看中了这里的环境,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稻蟹种养一体化产业。

  “今年主要种的稻花香、松井22和中科发5这三个品种,水稻预计在10月15号就可以收割了,今年长势还可以,亩产应该能达到1000斤左右。”刘连军说。经过几年的成功试验,稻蟹虾种养模式不仅能显著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也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和效益。

  近年来,神木市结合镇域产业结构布局和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温子瑞 任园园)

责任编辑:吴西檬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委统战部 西安市人民政府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央电视台 央广网 群众新闻网 西部网 西安日报 华商网 西西新闻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