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2024年秋季赴全国重点高校推介招聘—西安行圆满收官,共吸引近1.5万名毕业生入场,1797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意向。

西安行是重庆市为2025应届高校毕业生举办的首场招聘会,也是2024年秋季赴全国重点高校(市外)推介招聘的首站。本次活动由中共重庆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委员会、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办,重庆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重庆市有关区县人力社保部门承办,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主阵地,向西安所有高校毕业生发出邀请。围绕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在充分契合当地高校优势学科专业的基础上,精选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金凤实验室、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重庆邮电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131家用人单位,提供涵盖工业互联网、教育科研、数字经济、汽车制造等多个领域的上千个岗位,需求人数达3880人,共吸引近1.5万人入场,131家用人单位共收到简历7038份,现场达成初步引进意向人员1797人。

为吸引人才,用人单位纷纷打出“组合拳”。中科创世纪(重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为复合材料研发负责人开出每年20万元至35万元的高薪,并有期权奖励;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更是奖励教学科研岗博士人才最高100万元安家费,另有最高3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还可每月申请高层次人才补贴。
为全面联通两地人才供需信息资源,促进人才合理流通,根据企业类型,现场划分成事业单位专区、国企专区、综合专区,重庆市涪陵区、永川区、两江新区、高新区等区县精心组织金凤实验室、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重庆邮电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69个单位赴校招聘。同时,招聘会现场还设政策咨询区、重庆特色展区,介绍重庆就业服务政策、展示重庆特色文化创意产品,让求职者深度感受山水之城的无穷魅力。
西安不仅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是一座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学之城,拥有众多高等院校,聚集着大量优质的毕业生资源,与重庆在产业合作及人才交流建立了深厚的联系,重庆更是连续数年赴西安高校招揽人才。
活动期间还举办了重庆推介会,会上,重庆市政府领导做了宣讲推介,重庆市国资委党委副书记邓美涛对重庆市属国企进行了推介,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同炎数智科技(重庆)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来渝毕业生等相关代表分别发言,为西安重点高校及学生代表介绍重庆创新创业环境、就业政策及科技平台。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西安交通大学签署校地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人才、资源等优势以及重庆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优势,在信息交流、人才引进、科技创新平台、就业见习、社会实践、创业服务、互访交流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深入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打造校地合作新亮点,培育校地合作新特色,树立校地合作新典范,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推进特色名校建设和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
为进一步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服务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今年4月,重庆启动实施“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计划2024年促进30万名高校毕业生留渝来渝就业创业。到2027年,4年累计促进150万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
“前几日获悉招聘会中重庆企业组团进校招聘时,我非常期待。重庆作为中西部唯一直辖市,各行各业都呈现欣欣向荣的朝气,今天早早就来了,在现场投递了多家企业。”来自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重庆籍学生田同学表示,本次活动中岗位选择非常多样,与机械工程及在校其他专业很契合,希望通过此次活动顺利进入重庆企业,回到家乡做出贡献。
组团来参加活动的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罗灵燕表示,“我们连续多年跟随重庆市人社局分赴各高校招揽贤才,为企业不断的注入了年轻的活力!本次活动我们带来了7个岗位,已收到近百份简历,接下来将紧跟人才需求,完成双向互选。”
据重庆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重庆市由市人力社保局牵头,积极联动市级有关部门及区县开展了“百万人才兴重庆”、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等系列活动,计划每年举办招聘活动6000场次以上,现已先后在南岸区、渝北区、沙坪坝区等19个区开展了21场活动,配套开展20场招聘活动,全市已吸引28.8万名高校毕业生留渝来渝就业创业。本次线下招聘会圆满收官,但线上招聘将一直持续到10月底,青年朋友们可通过重庆人才工作网、智联招聘、“渝职聘”等平台了解岗位信息并投递简历。
据悉,重庆市下一步还将组织单位分赴北京、四川、云南等区域,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云南大学等当地重点高校携手开展专场招聘活动,同时联动渝中区、渝北区等13个区县开展13场来渝留渝就业活动,不断聚集优秀毕业生青年人才,努力推动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让广大青年在重庆追梦、筑梦、圆梦,成长、成才、成功。(张远)
责任编辑:吴西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