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教育科技

科研人员植物免疫机制新发现:有助提供育种靶标和生物农药
2024年11月08日 12:4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11月8日电 (记者 郑莹莹)北京时间11月8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不同团队的两项科研成果。这两项科研成果共同揭示了一个植物免疫激活新机制,有望为植物病害防控提供新的生物农药靶标,助力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免疫反应作用模型。(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供图)
相关免疫反应作用模型。(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供图)

  其中一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何祖华院士团队、张余研究员团队,与复旦大学的高明君研究员团队、浙江大学的邓一文教授团队合作完成。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祖华及其合作研究团队在前期研究中发现了一个水稻免疫抑制基因ROD1,该基因突变引起活性氧积累,可显著提高水稻对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等多个病原菌的抗性。

  邓一文教授在沪受访时介绍,该成果实际上是发现了水稻禾本科作物里的一个细胞免疫感受器,“当病原菌侵染时,它会产生一个小分子,将不同的蛋白‘零件’粘合成一个大的免疫蛋白复合体‘机器’,激活植物的免疫反应,以此来抵抗病原菌的侵染。”

  万里研究团队则发现植物细胞内免疫感受器产生的某一小分子,转化后激活EPA免疫复合体,从而提高植物抗病性。

  万里研究员在受访时介绍,团队在免疫识别环节的下游找到一个小分子,“小分子经过处理之后,会激活免疫反应。由于小分子的稳定性,以及它自身是植物来源的、相对安全,所以有可能被开发成能够激活植物免疫的新型生物农药。”(完)

责任编辑:王雨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委统战部 西安市人民政府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央电视台 央广网 群众新闻网 西部网 西安日报 华商网 西西新闻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