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教育科技

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年11月29日 10:25 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前,2024世界中文大会在北京举办,来自16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校长、专家学者、师生代表等出席会议,从侧面显示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球已有85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90多个国家开展中文教育,全球除中国外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3000万。

  随着海外中文学习者的增多,学习中文的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需求也与日俱增,如何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也成为热点话题。笔者认为,构建事业、学业协同发展的国际中文教育模式是助推力量之一。

  首先要聚焦事业。近年来,海外中文学习者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中文学习者低龄化成为重要发展趋势。相关调研显示,全球开设中文课程的中小学校高于高等教育机构。二是专门用途中文学习受青睐。在中国发展的宏观背景之下,外国人学中文不再局限于学习语言本身,而是把中文当作学习实用技术等的工具,逐渐从“学中文”转向“用中文”,追求“学用结合”。准确把握这些新变化,进而优化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策略,有助于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以及中外语言文化交流互鉴。

  其次要夯实学业。国际中文教育的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多所高校开设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有近200所院校设置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点,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培养了规模庞大的师资力量,在国内外特别是海外中文教学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国际中文教育置于教育学大类之下,成为独立学科;2024年全国又有高校获批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博士点。由此,国际中文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带有交叉性质的独立学科,具有本科、硕士、博士三级人才培养层次,学科体系趋于完善,目前迫切的任务是建构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包括支撑学科的基础理论、学科自身的基本知识以及学科知识的相关应用等。

  总而言之,国际中文教育需要事业、学业双轮驱动,从而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提供可持续、高效益的多方位保障。

  (刘楚群 黄玲玲,作者分别为江西师范大学教授、江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11月29日 第 11 版)

责任编辑:王雨蜻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委统战部 西安市人民政府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央电视台 央广网 群众新闻网 西部网 西安日报 华商网 西西新闻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