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推广

咸阳高新区:向“高”向“新” 以“质”致远
2025年01月02日 10:06 群众新闻网

  2024年已近尾声,今年的咸阳高新区聚焦四大优势产业和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大力实施“强链、补链、延链”行动,产业结构迈向高端,重点项目高效推进,科技创新活力凸显,可谓是“收获满满”。

  协同创新 产业集群式发展

  日前,坐落于咸阳高新区医药产业园的陕西康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新的生产科研基地顺利通过陕西省药监局GMP符合性检查,并获得了新厂生产许可证书。

  “作为一家土生土长的咸阳企业,今年已经是我们在高新区扎根的第二十五年了。”陕西康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顾问陈亚龙向记者介绍,康惠制药是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涉及中成药制造、中药饮片、药品流通、化学药中间体、医疗器械、私募基金等领域。目前,公司有复方双花片、消银颗粒、坤复康胶囊等超过一百种产品,拥有药品生产基地4个,GMP生产线31条,剂型11个;药品生产批准文号100余个,国家专利33项。

  在陈亚龙看来,公司得以在二十五年来不断发展壮大,得益于全产业链的覆盖。而这条涵盖医药制造业和医药流通业两大领域完整产业链的建立,离不开公司所扎根的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

  作为咸阳市中医药产业的核心聚集区,高新区整合了辖区生物医药科技创新资源,以高标准打造科创平台、高质量聚集科研人才、高水平培育医药企业,聚力打造出了集生物医药、细胞研发、医疗器械于一体的千亿级全产业链生物医药中心和西北生物医药高地。

  生物医药仅是咸阳高新区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数据显示,今年高新区电子显示产业产值达160.03亿元、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39.57亿元、新型合成材料产业产值达31.37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19.67亿元。培育虹阳显示、天恒空天新材料等12户规上企业、新增产值14.53亿元,推动科隆新材料成功上市,成为全市首家北交所上市企业。咸阳生物城、高科智造园、益瑞康二期、氢能质量技术创新园等产业项目也在加速建设中。

  也同样在今年,由康惠制药牵头组建陕西省中医药创新联合体已与全省10个地市共68家企业签署了组建协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研究课题共涉及6个方面,其中创新药研究2项;独家产品、优势大品种二次开发6项;质量标准提升研究3项;药品上市后安全研究20个品种;智能化设备改造1套;产、学、研合作项目3个。这些项目研究成果将优先在咸阳高新区医药企业实现转化和产业化,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

  科创催生新动能

  在电子显示产业领域,咸阳高新区也迎来了喜人的收获。

  11月11日,在咸阳高新区咸阳彩虹基板玻璃产业基地,首条国产超高世代基板玻璃生产线顺利投产。

  新型显示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也是陕西省24条重点产业链之一。高世代基板玻璃作为平板显示产业的先导性基础材料,在面板原材料成本中占比最高,是面板制程精度的基准,性能对显示器件极其关键,对画质、可靠性、对比度、重量、尺寸等都有直接影响,研究涉及诸多学科和工艺,技术难度非常大。

  “新生产线应用了平板显示玻璃工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新型显示联合研究院的最新成果。”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剑介绍,“与已投产的几条生产线相比,新生产线单线设计产能提升20%,为后续更高世代技术开发奠定了基础。”

  科技创新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驱动力。该项目的建成,标志着咸阳新型显示产业迈入了“面板+基板”双龙头带动时代。

  咸阳高新区是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聚集区,原本就培育和引进了多家知名电子信息企业,今年又被纳入秦创原总窗口政策支持范围,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如今,又围绕高端显示核心材料、关键部件、显示面板、终端器件等领域,突破了高世代基板玻璃大引出量、基础核心材料配方等关键技术,掌握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有效提升了“平板显示玻璃工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攻关能力和成果产业化程度,成功吸引台湾冠捷、虹宁玻璃等40个上下游配套项目落户,使陕西省率先在全国建立了显示产业上中下游完整的创新链产业链,为项目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截至目前,咸阳高新区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3家、省级研发平台30家,电子显示、中医药2个产业成功获批省级秦创原创新型产业聚集区,区内创新发展动能更加强劲。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培育体系日趋完善。

  2024年,高新区新增入库科小40家、高企73家、瞪羚企业1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新增各类高层次人才306名。目前,高新区累计拥有科小280家、高企273家、瞪羚企业38家(省级24家、市级14家)、专精特新32家,占全市科技型企业43%以上。

  以“算力”逐未来

  科技创新,特别是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能够催生出全新的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发展动能,推动了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快速发展。例如,人工智能领域。

  今年10月14日,咸阳高新图灵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正式点亮,进入试运营阶段,这标志着咸阳高新区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里程碑。

  据了解,智算中心规划算力高达300P,采用国际先进GPU芯片搭建多元算力架构,全光无损组网,可以实现毫秒级算存数据传输,能够满足各类大模型训练、推理需求,还搭载了高效算力调度平台,适配多方异构算力资源,实现AI算力的服务化、场景化和自动化,为各行各业提供普惠、可靠、绿色的智能算力。

  算力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算力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咸阳高新图灵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提供的算力,服务于推进产业创新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一方面为企业赋能,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另一方面支撑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建设智慧城市。

  目前,咸阳高新图灵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已为清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众创鑫成、时空溯源等20多个高校及企业提供算力服务,并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合作共建“生物医药病理大模型联合创新实验室”,与陕西师范大学达成共建“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实验基地”合作意向。

  智算中心是咸阳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数字经济”的决策部署的生动实践。如今,在咸阳高新区,中国西部AI创新港也已部分投用,吸引了星迅天镜、大千迷镜、灵点铸梦等近40户人工智能企业落户;全面启动实施“智改数转网联”工程,推动高新区117户工业企业“上云用智”,加快了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2025年,咸阳高新区将继续当好全市经济发展的“排头 兵”,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在“高”上求突破、在“新”上下功夫,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强工业、稳增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记者 梁宇晴)

责任编辑:王雨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委统战部 西安市人民政府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央电视台 央广网 群众新闻网 西部网 西安日报 华商网 西西新闻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