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文化旅游

灵蛇献瑞喜迎春 探访陕西文物中的蛇形象
2025年02月08日 10:54 西安晚报

  灵蛇献瑞喜迎春 探访陕西文物中的蛇形象

鎏金人物画银香宝子   法门寺博物馆藏
鎏金人物画银香宝子   法门寺博物馆藏
西周 人头銎内钺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西周 人头銎内钺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西汉 玄武纹空心砖 茂陵博物馆藏
西汉 玄武纹空心砖 茂陵博物馆藏
清代象牙雕龙纹方盒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清代象牙雕龙纹方盒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蛇首匕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蛇首匕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鸟盖瓠壶(局部)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鸟盖瓠壶(局部)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十二生肖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十二生肖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今年是农历乙巳蛇年,陕西很多文物中隐藏着丰富的蛇元素,它们或以独特的造型呈现,或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向观众诉说着一个个关于“蛇”的故事。这些文物让观众窥见古人对蛇的敬畏与崇拜,也感受到蛇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绵延不绝。本期,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它们——

  烟火蛇影

  为生活平添灵动气息

  蛇与人类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在先民生活的房屋内、草丛中、河水中,总会与蛇相遇,因此蛇也成为先民陶器纹饰创作的灵感。保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新石器时代贴塑蛇纹罐,出土于西安市灞桥区南殿遗址。罐高15.5厘米,罐身两侧贴塑两条蛇纹,两蛇反向缠绕于罐身,两蛇头露出罐口,相向对视。蛇纹贴塑既让陶罐增加了实用性,又让平凡的日子增添了艺术观赏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先民对蛇的敬畏与崇拜日益增长。蛇的形象出现在石雕、陶罐、陶豆等器物上,甚至装饰在日常使用的炊具上。保存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蛇纹鬲,出土于安塞西坬渠遗址,是一件商代晚期的炊器。这件蛇纹鬲夹砂灰陶,通体饰细绳纹,口唇外饰一周锯齿状附加堆纹,三足上部和鬲的裆部各饰一道竖向波折形附加堆纹,也被称为“蛇纹”。当先民们围坐火堆旁,使用包括蛇纹鬲在内的同类型炊器在炉火上煮食时,袅袅炊烟间享受着生活的安宁;当春节团聚围坐一桌丰盛的年夜饭,那热气腾腾的菜肴背后,就隐藏着华夏族的日常饮食习惯和新年寄托。

  礼器蛇韵

  对蛇的敬畏与崇拜

  不止炊器,在一些庄重的礼器、水器和兵器上也能见到蛇元素。保存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何尊,因铸有最早“中国”的文字而闻名。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在这件珍贵器物的颈部一周铸有4条蛇纹。西周的工匠将蛇纹铸在如此重要的青铜器上,既有对蛇的敬畏与崇拜,也寄托了对国家安定、民族团结的祈愿。

  瓠壶可能是祭祀时使用的礼器,设计灵感或许源于天文中的“瓠瓜星”或“天鸡星”,在祭祀时用于盛放“玄酒”。有学者认为,其造型和提炼设计与北方草原民族的皮囊壶相似,推测可能是北方民族用于马上携带酒或水的实用器具。保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战国鸟盖瓠壶,来自绥德,铜器的壶盖是一只明显的鸟形盖,盖上的鸟尾与壶鋬用链环连接,每节链环均饰有头朝上、尾部卷成圆环形的蛇纹,相互套合,腹部有多条蟠螭纹。瓠壶上的蟠螭纹和蛇纹,增添了器物的美感和神秘感。瓠瓜融合皮囊设计,隐藏着古人对日常生活的细节观察,展现对自然、宇宙的敬畏,是罕见的战国时期艺术珍品。

  保存于宝鸡周原博物院的西周早期的青铜器折斝,出土于扶风县,盖口处有十分别致的双头蛇形半环钮,在青铜器折斝中加入的双头蛇元素,就使得整件器物多了一份灵动感。在它的盖内有7字铭文“折作父乙宝尊彝”。“彝”是一个具有浓重祭祀色彩的象形文字,因此判断折斝应是为祭祀父乙而做的一件礼器。

  而蛇首匕、铜蛇首匕、蛇首七星匕、人头銎内钺等兵器上的蛇元素,同样彰显着古人的敬畏与祈愿初心。蛇首匕保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通长36厘米,匕身扁长,柄端为蛇头的形象,蛇双目呈小圆孔,舌可左右活动,形象十分逼真。铜蛇首匕保存于陕西考古博物馆,出土于清涧寨沟遗址鱼塔梁墓地,蛇首形柄首,援上部近格处饰有三角形几何纹。蛇首七星匕出土于延川县土岗乡土岗村,柄首呈蛇头形,口微张,两凸目,柄体饰两排菱形孔,格上下面各饰涡纹。人头銎内钺保存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出土于宝鸡市竹园沟13号西周墓,钺刃后部饰对称的两兽头,还饰有明显的蛇纹,可以看到蛇昂首、屈体,在钺的銎上接一人头,人头额前有刘海,脑后的8个发辫结都刻画得十分清楚。在那个战乱频仍的时代,当士兵手持这样的蛇首匕,似乎能增强他的力量与勇气,让他在战场上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这些兵器曾陪伴着士兵度过生死攸关的时刻,见证了他们的荣耀与梦想。

  华彩蛇饰

  蛇作为生肖象征智慧

  在一些精美的生活饰品、摆件、文房用具上同样也能看到造型多样的蛇元素。如今,蛇文化依然绵延不绝,今年央视蛇年春晚吉祥物“巳升升”,其设计灵感就源自多种传统文化元素,包括青铜蛇的歧羽纹、臣字目等。

  如保存于咸阳博物院的蟠虺纹玉环,出土于咸阳市原红旗公社穆家沟,为春秋时期的玉饰,该玉环两面都有蟠虺纹,虺即小蛇,数条小蛇相互交叉,头颈边廓直线折曲,环面纹饰繁密紧凑,琢磨精细,颇为精美。据专家分析,该玉环当时可能作为其他器物上的装饰来使用,正反两面的14个凹槽正是在镶嵌时设计的卡槽,便于将玉环固定在器物上面。珍藏于凤翔区博物馆的春秋时期双螭双蛇龙首金带钩,出土于凤翔郭店镇上郭店村砖厂。这件金带钩主体巧妙地塑造了两个兽头龙体的怪兽,它们各咬住一条蛇身,彰显着对蛇力量的掌控与征服。钩首伸出的兽头和钩尾背侧的长方桥形钮,使得整个带钩造型生动、形态逼真,装饰繁复而精美,制作考究,堪称春秋金器中的罕见精品。

  法门寺出土了两件“鎏金人物画银香宝子”,香宝子是专门用来盛放香料的容器。它们大小、形制相同,但腹壁各錾刻4幅不同的人物画。在其中一幅人物画上,可看到一条大蛇口含宝珠赠男子的画面,讲述的是《搜神记》中“隋侯得珠”的故事,蕴含着知恩图报的寓意。而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清代象牙雕龙纹方盒,呈长方形二连式的独特造型,除实用的储物功能之外,其精美的雕刻工艺同样令人赞叹。盖子从两头向中间可以顶开,形成两个相背的正方形盒,两盖上雕有上下相对的龙纹图案,四周环绕着回莲花纹、连珠纹,云头纹等。盒的长侧面以山石、松柏和云气纹为衬托,刻画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一蹲坐的兽面人身形象两手高举各抓一蛇,两短侧面则为一狰狞带翼的兽面,正啃食一条扭动的蛇,展现出一种原始的野性与力量。

  除了以蛇本体形象存在的纹饰之外,陕西文物中还有一些以“蛇+神兽”的组合形象,古人认为不同神兽各自拥有独特的神力和象征意义,似乎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可以产生更大的力量。珍藏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灰陶玄武砚,为汉代文房用具,出土于高陵高新学校工地,砚内还似残留墨痕。龟代表稳健和长寿,蛇则象征着神秘和灵动,二者结合,寄托着人们对长寿和智慧的祈愿。这件龟形砚陶质坚密,造型拙朴,富于稚趣,是汉代同类砚中的精品。以龟蛇合体的玄武,以其写实与虚幻相结合的特点,广泛出现在石雕、壁画、建筑构件之上。玄武作为北方的方位神,镇守北方,驱邪避灾,守护安宁。保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东汉四神画像石墓门,还有保存于茂陵博物馆的西汉玄武纹空心砖等,以及保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墓壁画“玄武图”,都是将蛇与神兽巧妙结合而创造出的精彩艺术形象。

  此外,蛇作为生肖,象征智慧,寄托着人们对家庭和睦、事业顺利的期盼。陕西历史博物馆内,一组彩绘十二生肖陶俑静静陈列,其中的蛇俑,蛇头人身,身着宽袖长袍,双手合十,憨态可掬中透着几分机敏。(文/图 卜 丁)

责任编辑:吴西檬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委统战部 西安市人民政府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央电视台 央广网 群众新闻网 西部网 西安日报 华商网 西西新闻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