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中的广袤大地上,阳光洒在一个个神秘而壮观的天坑之上。清澈的溪流从天坑底部潺潺而过,茂密的植被郁郁葱葱,其间还不时传来清脆的鸟鸣声……这便是被《中国国家地理》誉为“二十一世纪地理大发现”的汉中天坑群,它不仅是地质奇观,更是汉中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关键所在。
自国内最高纬度大型原始天坑群被发现以来,汉中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通过多维举措,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推进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绿色答卷”。
汉中天坑群地质遗迹位于南郑区、西乡县、宁强县、镇巴县约501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已探明天坑群地质遗迹528处,具备“稀、奇、峻、雄、险、秀、奥、幽、迷”的独特风景特色,堪称世界岩溶地质遗迹的天然博物馆。如此珍贵的地质遗迹,对汉中文旅产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同时也是汉中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立足强化天坑群保护,汉中构建起“政府主导+专家支撑+全民参与”的三维保护体系。借助“联席会议制度”,各方力量紧密协作。建立地质遗迹档案库,对528处天坑地质遗迹资源进行分级管理;创新“点对点”监管机制,确保保护责任落实到每一处地质遗迹;实行核心区准入审批制度,织密安全隐患防范网。此外,国际科研合作成果丰硕,先后组织协调开展8次国际联合科考活动,举办12次国际学术研讨,为汉中天坑群的科学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充分利用天坑资源,汉中大力发展文旅融合产业,其中宁强县禅家岩镇以“地质+羌文化”融合发展为突破口,成功摘得陕西省首个三星级地质文化镇的桂冠。全域旅游规划的编制、户外运动步道与元宇宙展厅的打造,形成了“科考探秘+文化体验+生态观光”的特色产品矩阵。引入2家投资企业发展天坑低空旅游,为当地文旅产业的腾飞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科普宣传,汉中大力构建“媒体传播+实景体验”的立体科普网络。拍摄的纪录片让更多人了解到汉中天坑群的魅力。创新的元宇宙展厅项目,为人们提供异地实景体验;“地质科普进社区”活动深入基层,增强了民众对天坑群的认知与保护意识。社交媒体上,对天坑国际联合科考活动的报道引发广泛关注,媒体辐射量达100多万人次,抖音“汉中天坑”话题播放量突破1.2亿次。
此外,在生态经济领域,汉中通过“保护性利用”模式,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向赋能。禅家岩镇地洞河天坑在网络上火热出圈,2024年吸引外来游客量突破15万人次,天坑主题民宿新增5家,农家乐可接待游客数量增长320%,当地群众户均增收2.8万元。同时,核心区植被覆盖率连年保持在90%以上,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升。
新的一年,汉中市天坑群地质遗迹保护利用中心将继续深挖天坑群的价值,深化“地质遗迹+”发展模式,推动周边产业协同发展,向着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目标稳步迈进。(汉中市天坑群地质遗迹保护利用中心 张笑云)
责任编辑:王雨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