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移动积极把握数智化革命发展机遇,落实数字乡村升级计划行动,积极开展帮扶工作,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在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村落间,陕西移动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们长期开展定点驻村帮扶工作,他们肩负公司嘱托、乡亲们的厚望,用实干绘就乡村新蓝图。
榆树湾村:特色产业+社区工厂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现在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生活也更有盼头了。”每当问起铜川榆树湾村的发展变化,村民们都喜笑颜开:乡村振兴真正让我们村实现了从内到外的蜕变,走上了绿色发展的道路。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陕西移动铜川分公司驻村工作队立足资源禀赋,创新产业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利用社区工厂精深加工,为定点帮扶村铜川宜君榆树湾村百姓开拓了不少增收路径。
食用菌特色产业,让村民有了希望:走进铜川榆树湾村大棚基地,棚内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村民们正在紧张有序地打孔、挂棒,食用菌菌棒整齐排列。
“家门口建了食用菌基地,这几年我一直在棚里干活,不用再外出奔波了,同时能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以后有机会了可以自己种植。”正在挂棒的工人李女士高兴地说道。
“我就是这村里的,从屋里到厂里走路上班只要十几分钟,早上送了娃,中午还能回去做饭,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里,上班顾家两不误。”工人杨女士说,离家近、能挣钱!在这里,许多人都和她一样,找到了生活与工作的平衡。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在驻村工作队的协助下,2018年3月榆树湾村成立村集体经济联合社,现已建成占地87亩的食用菌种殖基地,大棚63个,通过建成的食用菌棒标准化生产和养菌车间,真正实现了菌棒全流程自主生产,形成了从菌棒生产到种植生产流水线。
居民变工人,家门口就业:45岁的李玉莲回忆说:“刚开始我觉得自己肯定学不会,差点放弃。是工作队和邻居们的鼓励让我坚持下来。”现在,她已经能熟练完成各种毛绒玩具的制作。更令人感动的是残障女工周绘绘,虽然反应比常人慢一些,但她通过反复练习,在技术难度最大的尾部缝连环节摸索出了自己的方法,成为厂里的技术能手。
榆树湾村的蜕变,离不开各级帮扶力量的共同努力。铜川分公司派驻的驻村工作队深入调研、多方考察,因地制宜制定帮扶计划,引进了毛绒玩具社区工厂项目。“这个项目特别适合我们村。”驻村工作队队员杨阳说,“首先它环保无污染,符合我们水源保护地的要求;其次技术要求不高,村里的妇女经过培训都能胜任;最重要的是市场有保障,产品由总厂包销。”
从原来的几间厂房到现在标准化工厂、从加工车间到全产业链发展、从居民到产业工人、从促就业稳收入到全方位保障,如今,榆树湾村社区工厂越办越红火,70余名易地搬迁群众、农村妇女、残疾人士等在家门口便实现了就业。
赵大林村:从“信息孤岛”到数智融合标杆
“手机信号弱,村务管理难度大。”这是2017年榆林佳县分公司派驻到赵大林村工作队的第一印象。
面对困境,驻村工作队收集信息向公司汇报,一起制定帮扶计划,最终确定以“数智化转型”为突破口,构建了“网络筑基+产业赋能+智慧民生”的帮扶措施。
织就数字网络,打通信息“最后一公里”:“现在手机信号满格,随时随地就可以和在外工作的孙子打电话了。”赵大林村村民王奶奶高兴地指着她的手机说道,再也不用担心手机没信号了。
在网络建设上,陕西移动榆林分公司为赵大林村新建两座基站,实现了5G与光纤双网融合,全村5G信号全覆盖,光纤入户率达100%,还为当地旅游名片大美石窑景区建成“无死角”的千兆WiFi网络。为村子打造了“平安乡村”智慧平台,在路口等关键区域部署63个智能摄像头,接入云平台,实现防火防盗、秸秆焚烧等智能预警,和安装的移动云喇叭联动,能及时传递政策信息和应急通知,有效解决了乡村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打造智慧民生,让服务触手可及:在民生领域,榆林分公司引入“云端诊疗”系统,村民足不出户就能连线三甲医院专家;为老年人配备智能手环,实时监测血压、心率,异常情况自动推送村医上门。
“对于偏远地区的老人来说,传统的就医方式需要长途跋涉,而‘云端诊疗’则让他们能够在家中通过互联网与医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避免长途奔波。”据赵大林村村委会工作人员讲,“云端诊疗”系统使老人们能够在家中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此外,榆林分公司还打造了“数字乡村一张图”,整合人口、产业、环境等数据,为决策提供精准支撑,助力流动党员管理和防返贫监测。如今,赵大林村已被评为陕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千万工程”示范村,获得了不少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成为数智融合的标杆。
安则梁村:基础民生工程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仲夏时节,行走在榆林市横山区韩岔镇安则梁村,一条条蜿蜒交织的乡村公路,将村庄和远方紧密相连;在雨水珍贵如油、干旱常袭的乡村,一座座积雨场窖,为村民生产生活注入活水之源。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筑牢乡村发展根基:李大爷是土生土长的安则梁村人,对于修复的水毁道路,他有着说不尽的感慨:“以前啊,这条路一到下雨天就成了泥泞不堪的‘水泥路’,出个门都费劲。现在路修好了,孩子们放学回来安全多了,村里的农产品也能更顺畅地运出去卖了,咱们的生活一定会越过越好!”
前几年汛期受自然灾害影响,村内部分道路出现水毁情况,严重影响了村民的出行和农产品运输。安则梁村驻村工作队急村民之所急,利用榆林分公司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对全村水毁村组道路进行全面修复。修复后的道路宽敞平坦,不仅方便了村民的日常出行,更为农产品的运输提供了便利。?
“活水”润泽,滋养幸福家园:多年以来“吃水难、水难吃”是困扰安则梁村村民生活的一大难题,特别是季节性缺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到处拉水吃。
为保障村内群众的吃水安全,驻村工作队争取资金8万元,修建集雨场窖8个,有效提升了村民应对干旱灾害的能力,告别缺水的困境。
强化产业支撑,助力苹果产业蓬勃发展:山地苹果产业是安则梁村的支柱产业,也是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丰收的苹果挂满枝头,果农们却难掩忧虑。受限于保鲜技术和储存条件,大量优质苹果难以实现长距离、跨季节销售,外销周期普遍较短,制约产业效益提升和果农增收。
为了帮助安则梁村走出困境,榆林分公司积极争取陕西移动产业发展资金68万元,在安则梁村新建果库(冷库)6座,有效解决了果农苹果运输、存放和错峰销售等问题。在苹果丰收季节,果农们可以将苹果及时存入果库,避免因集中上市导致价格下跌,实现错峰销售,提高经济效益。
在榆林分公司的持续帮扶下,安则梁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苹果产业蓬勃发展,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乡村振兴的新卷正在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王雨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