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朱鸿的文学分享会在西安举办。此次活动以“夏之夜·长安听月”为主题,吸引了众多文学爱好者与学者,共同探讨朱鸿的散文集《长安听月》。
朱鸿是陕西长安人,他的散文作品承载着对故乡的深厚情感。目前已有30余部散文集行世。朱鸿具代表性的散文集有思想求索类《夹缝中的历史》;文化表现类《长安是中国的心》;心灵倾诉类《吾情若蓝》和长安叙述作品《朱鸿长安文化书系》。《长安听月》收录了朱鸿的多篇散文,书中展现了对人性、人情和世道的敏锐观察、微妙体验、独特感受及富于温度的叙述。其中,《母亲的意象》被读者称为“读来使人落泪”的篇章,展现了母性的坚韧;而《舒放的日子》则描绘了乡村少年自由而充满激情的生活。这些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朱鸿对人性与世道的深刻思考。
朱鸿的散文作品承载着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在分享会上,他表示:“我始终喜欢长安的月,我不知道这是诗人影响的结果,还是出乎天性,总之喜欢。”这句简单而真挚的话,传递了他对月光的热爱,正如他对长安的情感。作为土生土长的长安人,朱鸿的散文集《长安听月》不仅是个人创作的总结,更是对家乡文化的一次深刻挖掘。
在分享会的讨论环节,朱鸿与多位文学界的重量级学者展开了深入的对谈。刘路教授指出,朱鸿的散文中充满了对生活、生命和情感的个性化表达,反映出他对家乡的眷恋与深情。仵埂教授则盛赞朱鸿创造的“听月”美学,强调了他对自然和历史的生动描绘。刘炜评教授提到,朱鸿的作品在不断探索中展现出文学的独特魅力,跨越了历史、哲学与考古等多个领域。不仅体现灵魂的张扬,也是对生活高度真诚的从容面对。
分享会现场气氛热烈,读者们纷纷举手提问,与朱鸿进行深入交流。朱鸿的回答简约而富有深意,赢得了阵阵掌声。(孙孝运)
责任编辑:王雨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