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萨摩亚驻华大使卢阿马努韦·马里纳、哥伦比亚驻华大使塞尔希奥·卡夫雷拉、斐济驻华大使李振凡、津巴布韦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潘迪赛·马耶拉等十余国驻华外交官走进陕西交控集团,从秦岭深处的超级工程到延伸至世界的产业链条中,通过亲身体验,探寻着助力全球互联互通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步入陕西交控集团展厅,驻华外交官们的目光瞬间被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景象所吸引。墙面上,巍峨的秦岭终南山隧道、天台山隧道等世界级工程,诉说着征服天堑的壮举;沙盘上,规划至8080公里的“2367”高速公路网蓝图,以不断闪烁的灯带勾勒出未来陕西交通的宏伟骨架。当讲解员将两千年前开创性的“秦直道”与今日四通八达的高速路网并置阐释,“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这句深刻论断得到了生动诠释。“从‘米’字型到‘2367’网,陕西交通方面有如此宏大的规划与执行力,对推动区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凝视着沙盘上纵横交错的光网,韩国驻华大使馆参赞具芝英由衷赞叹。
在路网监测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数据流与遍布陕西省的18258路监控画面,构建起一张陕西高速公路的“智慧神经网络”。中心实行“24小时值守,全域化调度”,实时监控、运行监测、应急调度三大功能高效协同,保障着庞大路网的顺畅运行。 当画面切换到世界最长双洞隧道——秦岭终南山隧道,以及建设规模世界第一的天台山隧道的实时场景时,津巴布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潘迪赛·马耶拉发出感慨:“这种实时监测、智能调度的模式,对我们的国家路网管理有很大启发。中国的智慧交通发展速度值得肯定。”他还对“整站式无人收费站”表现出浓厚兴趣,详细询问了技术细节和应用前景。

陕西交控集团的视野远不止于省内,其全球布局早已迈开步伐。卫星自动便携站远销日本;依托“5-5-3”现代化产业体系,“交通+供应链”体系延伸至全球市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陕西交控搭建的“公-铁-空”多式联运平台,不仅服务国内物流,更成为连接中国与中亚、欧洲的物流通道重要节点,让古丝绸之路的贸易基因在现代交通中焕发新生。
“万里长安、交融天下”,镌刻在墙上的理念此次参访中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透过驻华外交官们的眼睛,陕西交控所代表的中国交通力量——其深厚的历史传承、顶尖的工程实力、创新的智慧成果、绿色发展理念以及开放的合作姿态,正清晰地映射出其服务于全球互联互通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价值。中国交通的“开路先锋”故事,也从这里传向世界。(完)
责任编辑:王雨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