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社会法制

9月起AI生成内容必须“亮明身份”​
2025年09月02日 11:12 三秦都市报

  9月1日起,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正式施行,要求所有AI生成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都要“亮明身份”。记者了解到,目前,多家平台要求内容发布者对AI生成内容主动进行标识。许多AI生成作品已按规定标注,但仍有一些疑似生成内容未标注。

  多家平台要求AI生成内容必须添加标识

  该办法明确规定,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包括显式标识和隐式标识。9月1日是新规施行首日,记者查阅多家社交媒体平台相关用户协议和公告发现,已有多家平台要求按新规执行。

  在《抖音关于升级AI内容标识功能的公告》中,记者看到,结合该办法的要求,抖音上线两项核心功能,注册账号制作发布AI内容时,需使用平台提供的标识功能主动添加显式标识;同时,平台将核验、检测站内未主动标识的内容,对疑似AI内容或元数据中已包含AI内容标识的作品,补充添加显式标识。此外,对于在该平台发布的所有AI内容,平台还将同步为其添加或更新隐式标识,该标识包含内容传播要素等关键信息,进一步完善AI内容的全链路管理。

  “微信珊瑚安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的公告》称,用户通过平台获取的AI生成合成内容,可能带有显式标识或隐式标识。平台也会对可能是AI生成合成的内容进行相应提示。为避免发布的内容在传播过程中引起混淆或误认,用户发布的内容为AI生成合成的,发布时需主动进行声明。

  记者实测美图秀秀的AI修图功能时看到,生成的图片自动标注“AI生成”字样。

  网友告别“真假难辨” 知情权获保障

  记者在多家社交平台上看到,部分视频和图片作品上已标注“AI生成”字样,但仍存在一些疑似AI生成内容未作标识。

  西安市民赵先生经常浏览社交平台,他对新规表示支持:“AI内容主动亮‘身份’,让我们告别‘雾里看花’,一眼看穿虚拟与现实,有了更明智的判断。”也有网友表示,图片和视频容易标注,文字类内容若未标注,仍难以辨别。

  一位自媒体博主坦言,标注“AI生成”字样,可能会降低网友对内容的信任和分享意愿。

  “明确标识有助于避免误导消费者。尤其是针对老年群体,一些AI与明星结合生成的音视频容易产生诱导,标注则实现了信息透明化,大家的知情权获得保障。”“创享未来传媒”负责人腊林涛表示,其团队在创作中使用AI生成图片时均会主动标识。

  多方协同有效遏制虚假信息

  陕西众致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潘莉律师表示,该办法的实施是人工智能治理领域的重要立法实践,有助于保障公众知情权和选择权、防范虚假信息传播、方便内容溯源等,对规范技术应用、保护公众权益和维护网络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该办法的有效落地,需依赖技术检测能力、平台合规投入及公众意识提升的多方协同提升。对未标识内容,应通过‘平台审核—用户监督—法律追责’的闭环机制逐步减少漏洞,最终实现虚假信息的有效遏制。”潘莉建议,内容生产者应主动标识AI生成内容,避免法律风险;平台需完善审核机制,结合技术检测与人工抽查,对疑似未标识内容添加风险提示,并设立用户举报渠道;对多次未标识的违规生产者采取限流、封号等措施,并在用户协议中明确违约责任;网友发现未标识的疑似AI内容时,应及时举报。

  潘莉呼吁监管部门出台细则与技术标准,进一步明确隐式标识的技术规范与不同内容类型的标识要求,减少执行模糊;强化执法与案例指导,公开处罚典型违规案例形成震慑,发布司法指导案例。(记者 姬娜)

责任编辑:吴西檬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委统战部 西安市人民政府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央电视台 央广网 群众新闻网 西部网 西安日报 华商网 西西新闻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