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建设中的宝塔山换流站,位于延安市富县寺仙镇,是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的核心项目,肩负着陕北能源基地与安徽负荷中心电力输送的任务,也是陕西省第一条全额消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
“宝塔山换流站投运后,将打破‘陕电入皖’的地域限制,每年可向安徽输送电量超360亿度,有效缓解华东地区电力供需矛盾。”陕西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宝塔山换流站电气A包施工项目部质检员李悦介绍。
据了解,为应对延安地区干旱缺水、冬季严寒、风沙较大的气候条件,该工程是全球首个完全采用“±800kV/8GW特高压直流工程标准化设计”的项目,在换流阀设计、绝缘技术、控制保护系统等方面实现多项突破。
“作为全国首个建立于四级湿陷性黄土区域特高压换流站工程,面对扬尘天气频发、土壤颗粒细散等环境挑战,将防尘措施从五级升级为十级。”李悦说。
GIS作为宝塔山换流站电力系统的“神经中枢”,在换流站完成交直流转换后,需根据安徽侧用电需求,灵活调节电流输送。用电高峰时,GIS中的断路器快速合闸,保障±800kV特高压直流平稳输出;用电低谷或设备检修时,隔离开关精准分闸,切断特定线路电流,避免电力浪费或误操作风险,精准实现“按需供电”,是不可或缺的“电力阀门”。
目前,宝塔山换流站正在有序建设中。踏入GIS厂房,在项目部创新设置的两组GIS设备清洗间里,借助互锁式气密门的设计实现了工作人员的同步进出,从而将安装区域与外界环境彻底隔绝。据悉,GIS厂房还配套实施了“三查六检四取证一确认”的管控机制,对各个防尘区域的施工流程、工具清洁标准及人员防护规范进行了全方位的细化管理。针对黄土区域的特殊性质,新增了地面混凝土硬化防护结构,并结合智能粉尘传感器,构建了三级动态扬尘监测网络,实时调控高压水雾降尘设备。即便在六级强风等恶劣天气条件下,依然能够将施工区域的粉尘浓度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不仅如此,宝塔山换流站还是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外送的“主干道”。针对西北风电、光伏装机容量持续增长,但间歇性、波动性问题制约并网消纳的问题,宝塔山换流站通过特高压通道,未来将推动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为“双碳”目标实现注入强劲动力。
与此同时,宝塔山换流站的建设强化了跨区域电网互联,并作为连接交流电网与直流电网的关键纽带,具备强大的功率调节和故障容错能力,进一步完善全国特高压输电网络架构,提升电网整体抗风险能力,为国家电力安全供应筑牢屏障。
据介绍,宝塔山换流站工程参建单位超过70家,设备类型达150余种,交叉施工普遍,施工组织难度极大。为此,该建设团队创新采用“流线型”电气总平面布置,以“交流配电装置——阀厅、换流变——直流开关场”为核心流程,结合站址地形与出线方向优化设计,实现工艺流程顺畅、运维便捷、经济高效的目标。
“项目坚持本地化协同,核心设备优先采购至陕西企业,陕西相关设备采购额超17亿元,占设备总投资30%以上,施工与材料供应依托陕西省内资源,拉动相关产业产值3亿元,有效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和经济增长。”国网特高压公司宝塔山换流站工程业主项目部项目管理专责禹文韬表示。此外,该项目将为地方创造近千个就业岗位,带动基建产业上下游蓬勃发展。(吴海文)
责任编辑:吴西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