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肖倩 见习记者 刘正龙)9月3日,记者从西安海关获悉:经渭南海关检验检疫合格后,白水源兴果业有限公司的一批鲜苹果日前发往马来西亚。这是陕西首票以“批次检验(检疫)”模式验放出口的农食产品,标志着陕西农食产品出口进入“倍速模式”。
此次白水源兴果业有限公司出口的同一批次查检单元的新鲜水果,在首批查检合格后,批次内的水果可随时向海关申请单证审核分批通关,不再实施现场查检,有效压缩检验周期,降低企业仓储成本,极大提高了通关效率。
白水源兴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木炎说:“‘批次检验’改革真是场‘及时雨’,让我们可以根据国际市场变化更灵活地安排船期,避免通关延迟导致订单损失。”
“‘批次检验(检疫)’模式改变了以往按出口‘申请批’检验的做法,以信用管理和风险管理为基础,根据出口农食产品质量安全特点,科学设定查检批次,灵活运用多种合格评定方式开展批次检验(检疫),实现企业‘即报、即验、即放’,能有效解决企业货物积压等问题,大幅减少现场查检频次。”渭南海关查检一科副科长臧俊表示。
为助力特色农食产品加速出口,服务陕西乡村全面振兴,海关部门持续提升属地监管效能。1月至7月,陕西水果出口8.4万吨,货值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6%和10.7%。
“渭南海关将深入推进出口农食产品‘批次检验(检疫)’改革试点工作,让更多企业享受政策红利,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渭南海关关长李亚荣说。
责任编辑:吴西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