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陕西新闻9月24日电(记者 党田野 阿琳娜)2025欧亚经济论坛中国陆港与物流枢纽发展会议23日在西安举办,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行业代表400余人参加。
本次会议为2025欧亚经济论坛五大论坛的13场分会之一,由中国开发区协会、欧亚经济论坛秘书处主办,中国开发区协会陆港分会、西安浐灞国际港管委会共同承办。
据介绍,中国陆港与物流枢纽发展会议全面展示共建“一带一路”以来,国际陆港与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成就,聚焦国际陆港企业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创新经验,探讨国际陆港及物流枢纽发展趋势,优化国际班列合作模式,进一步推进中欧、中亚国家之间国际合作,打造中欧班列经济圈。
在会议现场,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牛恺表示,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近年来,西安以中欧班列为牵引,高质量推进陆港建设。通道网络畅达,稳定开行国际干线18条,国内集结线路26条,与沿海港口合作开展海铁联运,中欧班列(西安)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主要指标连续7年稳居全国第一。中国·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建成投用,与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实现国际物流“枢纽对枢纽”升级。长安号云舱系统联通哈铁、阿铁等多家境外铁路公司,报关及制单时间从5至7小时缩短至5分钟以内。
中国商务部原党组成员、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中欧班列、陆港与物流枢纽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贸易便利化的关键力量,取得了显著成就,有力推动了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经过多年发展,各地陆港与中欧、中亚班列越来越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助力“中国制造”更加高效地走向世界,在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跨里海国际运输路线国际协会副秘书长萨吾特称,在跨里海走廊参与方的积极协调工作和中国物流平台的支持下,近几年从中国经跨里海走廊过境的集装箱班列数量和集装箱运量大幅增长。今年前8个月,该走廊共计有275班列从中国发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1列。货运总量也大幅增长,2024年达到333.2万吨,增长20.55%。
萨吾特表示,为进一步推动走廊沿线运输平稳发展、提高运输效率,需加强沿线各方运输的统一协调和优质服务保障工作,建立与中方合作伙伴——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大型货主、出口商等的互动机制。
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记者了解到,为培养国际陆港物流人才,西安外事学院从2013年起联合西安国际港务区(现浐灞国际港)共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遵循“课程创新、案例支撑、产教融合”理念,依托全国物流教改“国际陆港物流人才”等6个教改项目。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服务开放战略需求的应用型国际陆港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西安外事学院历年来不断地为全国各地陆港与中欧班列、物流企业和社会各界输送大量人才,这些毕业生正成为中国陆港蓬勃发展的中坚力量。”西安外事学院理事长、校长黄藤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通过学校的不断努力,令更多民众了解到物流行业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其中,为行业注入更多活力。
主办方表示,随着中国陆港的快速发展,在国家有关部门、各地政府和行业单位支持下,自2014年开始,中国陆港与物流枢纽发展会议已举办十二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成为全国陆港行业重要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完)
责任编辑:吴西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