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旬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在履职中踏访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蜀河。这座曾被誉为“小汉口”的千年古镇,文物安全状况令人揪心。在黄州会馆,省级文保单位的大殿北侧,精美的青石栏杆赫然断裂缺失,仅用麻绳草草拦挡;展柜玻璃蒙尘,柜底木板塌陷;正殿边坡大片石块垮塌堆积。
与之相邻的清真寺内,隐患同样触目惊心:电线如蛛网般杂乱裸露,多处绝缘层破损;灭火器锈迹斑斑,压力指针深陷红区;推开厨房门,易燃物堆积如山。寺内群众阿訇坦诚:“厨房是‘开斋节’必需,但管理上确实有疏忽。”调查揭示了症结所在:黄州馆属市文旅局,清真寺归宗教协会,古街民居涉及镇政府——多头管理、职责交叉,形成“九龙治水”的困局,安全隐患与传承难题久治难愈。
如何打破僵局,变“各管一摊”为“同心同向”?旬阳市检察院决定对黄州会馆、清真寺的重大安全风险依法立案审查。
一个月后,一场在古镇现场召开的公开听证会,成为破局的关键。镇政府、市文旅局、文保中心、省人大代表、伊斯兰教阿訇、回民代表、非遗传承人济济一堂。听证席上,意见坦诚交锋。市文旅局负责人坦言:“居民文保意识淡薄,私拉电线、违规用火屡禁不止,仅靠我们力量实在有限!”清真寺阿訇强调民族习俗的特殊性:“厨房是‘开斋节’等宗教活动必需场所,整改需要兼顾信仰生活。”回民代表补充道:“保护文物,也要尊重我们的日常习俗。”面对各方关切,承办检察官现场展示了前期调查获取的隐患影像,精准指出管理漏洞:“问题在眼前,责任在肩上。守护文脉,既需法律监督的刚性,也需兼顾情理的柔性,凝聚共识才能治本。”
听证会后,旬阳市检察院迅速向市文旅局、应急管理局、属地镇政府精准制发诉前检察建议,剑指文物安全责任落实和长效机制建立,要求立即消除重大风险、厘清职责、支持非遗活态传承。检察建议发出,整改随即展开。
两个月后“回头看”,古镇焕新颜。清真寺内,裸露的电线已穿上整洁的阻燃套管,崭新的灭火器上岗,厨房加装了智能电弧监测装置。“既彻底消除了隐患,也完全保障了我们重要的宗教活动,检察建议帮了大忙。”阿訇的肯定印证了整改实效。黄州会馆断裂的石栏修复如初,塌陷的展柜得到加固,垮塌的边坡石块规整稳固。文保员老杨指着悄然增设的微型消防站和墙上新贴的《蜀河古镇景区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巡查工作机制》说:“现在有了‘每月联合督查+每周轮值巡查’的硬制度,心里踏实多了。”
直至今年5月,“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联络点”在蜀河古镇正式挂牌,检察官驻点成为协同联动的枢纽。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合巡查……一张覆盖文保、安全、非遗的立体防护网已然织就。检察机关联合文旅、教育部门开展的“文物故事进万家”、“古镇小小守护人”活动,将守护的种子深植于童心。
如今,“游古镇”已成为旬阳的金字招牌。依托“检察+行政+文旅”的协同守护新模式,千年蜀河古镇的厚重文脉,在法治的保障下,正焕发出历久弥新的蓬勃生机。(李红玉 赵颖东)
责任编辑:吴西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