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庆·中秋黄金周运输大幕即将拉开,西安站作为西北重要交通枢纽,紧扣9月29日至10月10日的12天超长假期运输周期,全面启动"智慧+温度"服务保障模式。全站预计发送旅客390.0万人,日均32.5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幅9.4%。其中西安车站预计发送旅客144.0万人,日均12.0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幅11.5%;西安北站预计发送246.0万人,日均20.5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幅8.2%。9月30日、10月7日、10月8日全站发送人数突破35万人,最高峰10月1日目标发送旅客43.8万,西安车站17.5万人,西安北站26.3万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西安站将通过精准调配运力、升级服务举措、融合文旅资源,为旅客打造安全、便捷、温馨的出行体验。
精准调配运力,筑牢出行“硬支撑”
从目前预售情况来看,客流主要以旅游、探亲流为主,前期高峰日为9月30-10月1日,西安北站、西安车站客流以密集出发为主,到达为辅,主要集中在西成、京津、宝兰、银川、延安、西宝、汉中、大荔等方向。10月2日-10月5日以短途、旅游、探亲流为主,主要集中在西成、大西、宝兰、西宝、延安、汉中等方向,客流相对趋于平稳。后期高峰日为10月6日-8日,西安北站、西安车站将迎来长途直通返程大客流,主要集中在京津、沪杭、广深、太原、成渝等方向,西安北站始发直通流及管内流并增,客流呈井喷态势。
面对国庆·中秋出行高峰,西安站实施“干线加密、区域覆盖、专列提质”三维运力调配方案。预计开行旅客列车5039.5对,日均420对。为满足旅客出行需求,西安站在图定列车基础上,加开动车组列车516对,日均43对,普通旅客列车175对,日均14.5对,并对部分动车组列车实施单编变重联运行,车厢由8节增至16节,运输能力实现翻番,方便旅客暑期省内短途出行。加开夜间动车组205列,进一步扩大夜间动车组开行范围,提升西安至长三角、华中、西北主要城市间运能,让旅客腾出白天游玩时间错峰出行,更好实现“昼游夜行”“快旅慢游”。
智慧服务升级提升出行体验
西安站以“您的出行有我”为服务承诺,充分发挥“丝路缘”“馨动长安”等党内优质服务品牌优势,将“便捷、温馨”理念融入每一个细节。实行“日常+动态”弹性进站模式,在客流高峰时段实时增开人工实名制验票口、安检通道及售改签窗口,有效缩短旅客排队等候时间;将“丝路缘”亲情服务台前置至南广场进站口,让旅客办理接送站凭证、寻找遗失物品更便捷;引入 AI智能判图系统,以毫秒级识别速度和超99%的准确率,将安检效率提升3倍,进站口平均排队时间缩短60%,安检口日均通行能力提升至4.5万人次。科技赋能的同时,人文关怀始终在线。常态化提供“铁路临时妈妈”儿童看护服务,建立“宝贝寻亲驿站”,深化站内站外联动帮扶机制,为老年、伤残等特殊重点旅客打通“最后一公里”;联合红会医院在两站设立医疗点,为旅客健康保驾护航。这些举措,让旅途中的“小麻烦”变成“小确幸”。
文旅深度融合厚植出行底蕴
作为古都文化展示窗口,西安站将国庆服务与文化传播有机结合,前期启动的“文物会说话:唐诗里的长安”博物馆主题展成为候车区亮丽风景线。展览汇聚多馆文物复仿品,通过三彩马、丝路货币等展品与唐诗文本的创意融合,立体呈现盛唐风貌,让旅客在候车间隙沉浸式感受长安文化魅力。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优化旅客出行体验,打造有温度的便民服务,西安站联合京东举办“丝路月满·长安京喜——西安火车站伴你玩转西安”活动,让有行李寄存、寄递等需求的旅客,通过关注“西铁资讯”微信公众号预约,可以享受8折寄送服务。国庆期间,西安火车站南广场“中国红观光巴士站”等你打卡,现场派送火车站纪念周边,此外,关注“西铁资讯”微信公众号预约寄件,还可免费领取爆款“绒馍馍”文创。
更具深意的是,西安站依托独特区位优势,构建起“北靠大明宫、南邻明城墙”的“站·宫·城”空间布局。同时,前后将站史影展、铁路老物件会说话、丝路剧场以及文博馆先后落地,更将这一布局转化为“进站如进馆·出站如上朝”的沉浸式体验。从踏入车站的那一刻起,旅客便从“出行模式”切换至“文化体验模式”:进站时在文物与唐诗中触摸盛唐温度,出站时与明城墙、大明宫的古都风貌无缝衔接。这种创新模式不仅让交通枢纽成为唐诗文化与历史文物的“活态展厅”,推动西安“唐诗文化融入市民生活、赋能文旅产业”的城市目标落地,更让西安站成为南来北往旅客的“网红打卡地”,以“城市窗口”之姿传递长安文化的独特魅力。
西安站客运业务科科长张芸表示:“我们不仅要保障旅客‘走得了、走得好’,更要让每一趟旅程都成为感受古都魅力的文化之旅。”
据西安铁路局数据,2025年全局累计发送旅客已突破1亿人次,西安站作为核心枢纽承担了五成以上运输任务。国庆期间,全站干部职工将坚守岗位,以充足运力、智能服务、文化赋能的多元举措,让千万旅客在平安旅途中品味长安韵、共庆祖国华诞。(刘勇 尤艇 迪笑笑 王思含)
责任编辑:吴西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