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推广

长庆油田55载砥砺奋进书写能源报国壮美答卷
2025年10月10日 17:41 中新网陕西

  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中艰难拓荒,到登顶国内第一大油气田;从“磨刀石上闹革命”的艰辛创业,到年产油气当量连续五年保持6000万吨以上稳定增长——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用55年的坚守与突破,在千沟万壑、荒原大漠间书写了一部“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壮美答卷。

长庆油田探索形成陆相页岩油规模效益开发模式。图为亚洲陆上最大页岩油长水平井平台——华H100平台。 唐瑜 摄

  1970年的陇东,数万石油人响应国家“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背着铺盖卷、扛着勘探锤赶来,在这块贫瘠的土地扎下根。彼时,这里油气资源埋藏深、储层致密,被业界称为“磨刀石”,勘探开发难度世界罕见。第一代长庆人住地窝子、饮苦咸水,凭着镐头、铁锹和简陋设备,在沟壑纵横间踏出油气勘探开发之路,“磨刀石上闹革命”的呐喊响彻高原,成了刻在石油人基因里的精神密码。1979年底,长庆油田年生产原油突破100万吨,随后几年一直在这一低位徘徊。

1970年9月26日,位于甘肃庆城的“庆1井”喜获日产36.3吨工业油流,自此拉开了长庆油田开发的序幕。图为“庆1井”出油现场。 长庆油田 供图

  改革开放的号角,让这片土地迎来“破茧时刻”。1983年,塞1井喷出高产油气流,黑色的“金子”顺着管线奔涌而出,打破了“鄂尔多斯盆地无大油”的论断;1989年,陕参1井又喷出巨量天然气,橘红色的火焰照亮了夜空,“无大气”的偏见被彻底击碎。世纪之交,苏里格气田的发现更是石破天惊——这个我国陆上最大整装气田,像一颗巨量“能源心脏”,让长庆油田一跃成为国家天然气供应的“主力军”。

苏里格气田是我国陆上最大整装气田。图为气田丛式井组。 王鹏 摄

  新时代的长庆,按下了“加速键”。2013年,当年产油气当量突破5000万吨的捷报传来,“西部大庆”的蓝图照进现实;2020年,6000万吨的数字定格,中国石油工业竖起新的里程碑。如今,长庆油田累计产出的油气,能填满80个西湖;每年输送的天然气,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4,顺着管道点亮京津冀的万家灯火、温暖陕甘宁的工厂车间。

长庆油田主导开展国内首个“氢代油”绿色钻井示范工程。图为“氢代油”钻井作业现场。 黄陈晨 摄

  特别是在页岩油、煤岩气的开发现场,技术创新托举的新图景格外惹眼——科研人员8年磨一剑,在渗透率仅为常规油田千分之一的页岩层系,建成国内首个日产超万吨的页岩油主产区,贡献了全国页岩油年产量的半壁江山,2025年有望突破350万吨,续写“中国页岩革命”新篇。蒙陕煤岩气整装大气田的发现,为长庆油田油气勘探开辟新战场,今年4月国内首口2500米超长水平段煤岩气水平井顺利完钻,一举刷新我国陆上煤岩气三项纪录。“我们正加快盆地煤岩气增储上产,力争在鄂尔多斯盆地再造一个苏里格气田。”盆地东部天然气评价项目组地质副经理费世祥的话语,道出了石油人持续突破的决心。

长庆油田以“大监控”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加快数智长庆建设。图为基层采油厂大监控指挥中心。 长庆油田 供图

  走进今天的长庆油田,智慧与绿色的画卷徐徐展开。在油气生产物联网指挥中心,巨大屏幕上跳动的光点覆盖10万口油井、近10万公里管线,鼠标一点就能远程启停设备,“一屏掌控、一键调度”成了日常;在黄土坡上,2600多座光伏电站像蓝色的“太阳花”,累计发电9亿千瓦时,相当于种下60万亩“绿色森林”;钻井现场,“氢代油”“电代油”技术让钻机告别黑烟;CCUS项目累计注入二氧化碳超100万吨,相当于5400万棵树木的固碳量,走出了一条“开发与保护并重、效益与生态共赢”的路子。

  55载风雨兼程,55载初心如磐。向着世界一流大油气田的目标,长庆油田正以新的姿态,续写属于新时代的能源报国篇章。(李金鑫)

责任编辑:王丽莎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委统战部 西安市人民政府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央电视台 央广网 群众新闻网 西部网 西安日报 华商网 西西新闻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