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巴山区的腹地,活跃着一支独具特色的检察队伍——陕西省岚皋县人民检察院。作为典型的山区“小院”,它并未因地域的偏远和条件的限制而停滞不前,反而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创新,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多年来,岚皋县检察院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价值追求具化为“检察+民生”服务体系、“监督+执法”共赢体系、“数字+检察”赋能体系、“队伍+文化”铸魂体系,即“4+”体系。这套体系既解决了基层检察院普遍存在的“人少案多质效不高”的难题,也探索出了一条山区小院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
司法为民暖心构建“检察+民生”服务体系
为深入推进检察信访工作法治化,岚皋县检察院以来访群众对老检察官胡顺忠的亲切称呼而命名成立“老胡调解室”。2024年初春,在“老胡解调室”,老贾捧着刚追回的6万元工资热泪盈眶。针对这起看似简单的欠薪案,检察官没有就案办案,而是通过“支持起诉+执行监督+救助帮扶”这一“三联动”机制,帮12名进城务工人员全额追回欠薪。这样的“民生小案”还有许多,岚皋县检察院三年来共帮助70多名进城务工人员追回300余万元工钱。
“多亏了检察建议,现在接送孩子再不用担心井盖问题了。”城关镇李阿姨的感慨,源于岚皋县检察院开展的“窨井盖安全”专项监督。通过“网格员+检察官”联动机制,岚皋县检察院三年来推动整治食品药品安全、高空抛物等民生问题53个。创新推出的“掌上岚检”微信小程序,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提交线索、查询案件,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监督共赢提质构建“监督+执法”共赢体系
2023年,在办理张某某销售假药案时,岚皋县检察院刑事检察部门启动了内部联动机制,“刑事追责+民事赔偿”获得同步推进,最终张某某不仅承担了刑事责任,还承担了75万元的惩罚性赔偿金,达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这种融合监督模式使案件质效大幅提升。
2024年,银百高速、西渝高铁项目建设(岚皋段)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工地物资盗窃案却频发。办案检察官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筛查出线索11条,推动公安、市场监督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取缔非法站点4家,停业整顿14家,依法追诉漏罪2件,有效规范了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经营秩序,从源头上斩断了此类犯罪的销赃链条。此案被省依法治省办等四部门评为优秀案件。
数字赋能增效构建“数字+检察”赋能体系
2023年,数字检察建设初期,不少干警存在不愿用、不会用的畏难情绪。岚皋县检察院党组采取“三步走”战略:第一步“走出去学”,选派骨干到杭州、南京等地取经;第二步“引进来教”,邀请外省数字检察业务骨干来院讲解和现场指导;第三步“自己创”,组建数字检察攻坚专班。2024年,岚皋县检察院投入60余万元,建成数字检察办案指挥中心,自主研发监督模型7个,应用模型排查线索20条,成案17件。
文化育检强基构建"队伍+文化"铸魂体系
“既要会办案,更要会写文章、会讲课!”岚皋县检察院开展“三会”小课堂素能提升班,以“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由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从部门负责人到青年干警,各自结合岗位情况,轮流上台讲课,每月一期,通过案例研讨会锤炼业务能力,通过文章讲评会提升写作水平,通过模拟法庭锻炼出庭技巧。截至目前,已举办12期。
岚皋县检察院以“4+”体系为框架,将政治建设、司法为民、法律监督、数字赋能、队伍锻造融为一体,实现了“三个效果”有机统一。近年来,从“全省基层检察院建设优秀单位”荣誉的取得到“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先进工作者”的涌现,这里印证了“小院”也能通过体系化建设、精细化管理和品牌化塑造,在服务大局、保障民生、法治担当中展现大作为。未来,岚皋县检察院将继续以精益求精的精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新时代法律监督现代化贡献更多“小院”智慧。(陈亮 陈宏佑)
责任编辑:王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