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雁塔法院执行局从“和合”文化中汲取智慧,创新以五项温情举措破冰、内外两层联动支撑,推动家事执行实现“零对抗”“零强制”目标,探索出一条刚柔并济、直抵人心的家事纠纷化解新路径。
家事执行不仅关乎判决文书的兑现,更涉及情感疏导与关系修复。雁塔法院聚焦家事纠纷情感内核,推出五项温情举措,筑牢家事执行情感根基。
开设家庭教育课堂,补上家长“责任课”。在一些涉及探望权纠纷案件中,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发出指导令,并联合妇联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事纠纷双方超越个人恩怨,关注子女身心成长。
引入亲情陪护员,架设情感“连心桥”。雁塔法院首次引入由区妇联指派“爱心妈妈”亲情陪护员,全程陪伴监督探视过程,关注儿童情绪反应,并及时与双方沟通,有效缓解当事人焦虑,营造温馨探视环境。
制定成长护航计划书,守护孩子“未来路”。执行法官根据案件特点,量身定制“成长护航计划书”,涵盖心理评估、教育规划、经济保障等不同维度内容。父母双方在共同呵护子女成长的目标下达成共识,共同制定并签署计划书。
发放关爱提示卡,开出家庭“康复方”。一张设计精美、言语温情的《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既明确了父母法律责任,也提供儿童心理指南和沟通技巧,体现法院对未成年人权益的深切关怀和对离异父母的专业指引。
建立跟踪回访制度,筑牢成效“防火墙”。法官通过入户、电话、视频等多种方式常态化回访,引导维护家庭稳定,实现“一次执行,长期关怀”,进一步降低家事执行案件的重复申请率。
与此同时,雁塔法院着力构建多元共治执行格局。内部通过立审执一体贯通,提升裁判可执行性;外部通过共建“一站两基地”凝聚合力,整合法院、检察院和妇联三方工作优势,形成多方共护家庭和谐的局面。
据了解,在家事执行工作中,雁塔法院始终将实现“零对抗”“零强制”作为理想追求,将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置于核心位置,通过教育引导、情感修复、心理干预等柔性方式,有效降低了当事人的对抗情绪,促使多数当事人自愿履行义务,执行过程更加平和,效果更为持久。
雁塔法院执行局副局长董超表示,该院将始终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以司法智慧与人文关怀,不断深化家事执行方式改革,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完)
责任编辑:王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