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本是陕北油区冲刺年度生产目标的关键时期,一场持续强降雨却突然袭来。湍急水流冲蚀道路、损毁电力设施、浸泡设备基础,百里油区陷入“风雨围城”的严峻考验。危急时刻,采油厂3000多名干部员工闻“雨”而动,以坚守为盾、以协作为矛,在泥泞与风雨中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生产防线,用行动诠释着“宝采人永不停步”的担当。
10月1日至10日,陕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持续强降雨,雨水如注般倾泻在油区的每一个角落。曾经平整的油区主干道路被冲得沟壑纵横,部分路段甚至完全断通;不少井场沦为“积水潭”,少数油井因设备浸泡被迫停井;个别站点更是出现地基下陷、围墙倾斜的险情,安全生产警报全面拉响。
“雨下得越急,我们心里越慌——井场积水排不出去,管线安全没保障,这产量可怎么保?”生产运行科科长高侯林望着被雨水淹没的井口,满脸焦急。持续降雨不仅打乱了正常生产节奏,更给油区埋下诸多安全隐患,生产自救迫在眉睫。
“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面对暴雨险情,采油厂决策层第一时间作出部署,一场全员参与的防汛保产攻坚战迅速打响。厂领导班子成员兵分多路,以“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各自“责任田”,踩着泥浆排查井场、查看设备;紧急召开专题会议,“雨前预警、雨中调度、雨后恢复”的工作原则清晰明确,防汛工作体系快速搭建。
为抢占防汛主动权,采油厂与地方气象部门建立实时联动机制,针对高等级暴雨制定“叫应”机制——预警信息从发布到传递至一线岗位,实现“秒级直达”;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执行,值班人员紧盯雨情、水情、生产情,确保任何突发情况都能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处置。“我们多一分警惕,油区就多一分安全。”连续值守的生产调度指挥中心调度员李杨敏揉着通红的眼睛说。
雨势稍减的间隙,便是油区干部员工冲锋的时刻。生产调控指挥中心牵头统筹,各生产单位紧密配合,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产自救“保卫战”在百里油区同步展开。
甘谷驿采油队255名干部员工锚定年度产量目标,喊出“雨不停、战不止”的口号。队领导带头扛起铁锹,员工们紧随其后,兵分多路深入站点、井场:有的蹚着积水疏通排水渠道,有的扛着沙包加固井场围堰,有的冒着风险检查悬空管线。泥浆裹满裤腿、雨水浸透衣衫,没人叫苦、没人退缩,“早一分钟排除隐患,就能早一分钟恢复生产”成为大家的共同信念。
顾屯采油队则创新采用“分类处置”策略,干部员工对所有站点、井场进行拉网式排查,根据受损严重程度与险情等级,将问题划分为“紧急处置、优先修复、持续关注”三类,逐一制定解决方案。“先抢通主干道路,再修复关键管线,最后清理井场积水,这样既能保证效率,又能避免盲目施工。”采油队负责人白登武介绍。
截至13日,经过全体人员的连续奋战,采油厂满罐停井528口,已恢复63口;储油罐漂停井2口,已恢复1口;电力线路故障停井375口,已恢复325口;抽油机倾斜停井17口,已恢复1口。将降雨对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原油生产始终保持平稳运行。
“保路就是保产量,保设备就是保目标!”如今,这句话已成为采油厂上下的共识。雨还在下,部分区域的排查与修复工作仍在继续,但3000多名石油人从未停下脚步——雨中,他们守护着每一条生产线;雨后,他们将以更快的速度补回进度,向着“大干100天全力稳增长”劳动竞赛目标坚定前行。(任剑)
责任编辑:王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