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雁塔区人民法院通过“法院+综治中心”联动调解机制,在24小时内完成一起幼儿摔伤纠纷的司法确认,标志着该区构建的基层诉调对接体系成功投入实践。
2025年9月,一名一岁幼儿在雁塔区某服务中心玩耍时不慎摔伤手部。幼儿送医治愈后,其家长与该中心就赔偿问题产生分歧,矛盾一度升级。纠纷被反映至大雁塔街道综合治理中心。
接到诉求后,街道综治中心迅速启动联动机制。入驻该中心的雁塔区人民法院法官杨冉随即响应,与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共同介入。调解专班依据《民法典》相关条款,向双方明晰了服务中心应负的安全保障义务与家长应尽的监护责任,并就合理赔偿范围进行阐释。
经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由涉事服务中心一次性赔偿幼儿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交通费及精神损害抚慰金共计人民币2万元。
为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彻底打消当事人顾虑,法官杨冉立即启动了司法确认“绿色通道”。经细致审核相关医疗票据等证据,并确认赔偿方案合法合理后,法院在24小时内即出具了司法确认裁定书。此举意味着若一方拒绝履行协议,另一方可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从纠纷发生至获得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定书,全程仅用时3日。此案作为雁塔法院入驻街道综治中心后成功调解的首例案件,不仅高效维护了当事人权益,也为基层矛盾纠纷的快速、实质性化解提供了范例。
雁塔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案的成功处理验证了“综治联动+司法确认”模式的有效性。未来,法院将继续深化与基层综治中心的协作,推动更多司法服务资源下沉,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完)
责任编辑:王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