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成功执结一起标的额逾亿元人民币的案件。通过促成执行和解,该案不仅化解了积年债务纠纷,更使一家陷入停产的县办煤矿与一家经营受阻的民营企业同时获得复苏契机。
本案被执行人系一家已停产十余年的县办煤矿企业,历史包袱沉重。为盘活资产,当地政府正积极推动其恢复生产,并在关键融资阶段,其账户因另案被雁塔法院依法冻结,导致融资受阻,复产计划面临停滞。
与此同时,作为债权人的一家民营企业,也因该笔巨额债权长期无法收回,自身经营陷入停滞。双方就是否解除账户冻结各执一词,僵持不下。
面对困境,案件承办人姚远法官研判认为,简单采取强制措施可能导致“双输”局面,核心在于恢复被执行企业的“造血”功能。执行局随即制定策略,投入密集调解,先后十余次组织双方“背对背”、“面对面”沟通。
法官向煤矿企业释明履行义务的严肃性,引导其制定可行还款计划;同时向债权人分析,若企业彻底破产,债权实现将更为困难,而盘活生产则可能带来持续偿债能力。
经一个多月协调,双方最终达成执行和解协议。法院依法解除对煤矿融资账户的冻结,为其复产扫清障碍;煤矿则承诺按协议分期履行债务,保障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此举立竿见影。县办煤矿的融资与复产工作得以重启,职工安置迎来转机;申请执行的民营企业亦看到了债权清偿的明确路径,为重振经营注入信心。此案成功化解,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完)
责任编辑:王丽莎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