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空军第6届国际学员周在空军工程大学举行。本次活动以“交流互鉴、厚植友谊、携手未来”为主题,展示我空军院校育人模式,促进中外空军学员与青年军官友好往来。来自印度尼西亚、埃及、秘鲁等17个国家空军院校的30余名学员,以及我军多所空军院校学员齐聚一堂,共叙交流、共话成长。
本届学员周创新实施“混编”管理模式,将中外学员共同编入国际学员营,让他们在一周的时间里同吃、同住、同行。“这真是一种独特的管理方式,”来自斯里兰卡的学员达尼杜感叹道,他与三名我军学员被编入同一个学员班,一同参与生活、学习和训练。来自肯尼亚的莫罕莫德则对中方“豆腐块”被子惊叹不已——在特别设置的“体验一日生活制度”中,中外学员按照统一的作息、训练和学习安排深入磨合,亲身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军事管理的共性与特性。
军事院校教育专题讲座及研讨交流、模拟联合国会议、中外学员军事科技研讨会三大活动相继举办,学员们真诚对话,深入交流,将交流互鉴推向纵深。讲座聚焦军事科技的关键问题,来自坦桑尼亚的学员爱德华感慨“听完讲座,受益匪浅,我感受到了中国军队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随后提问互动环节,外军学员结合自身学习困惑与本国军事教育特点踊跃发问,张立副教授针对性答疑解惑。特别设置的中外学员军事科技研讨会更是精彩纷呈,学员们就“人工智能在空战中的伦理边界”“跨国军事科技合作的可行路径”等深度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从技术原理的切磋到应用场景的构想,从合作前景的展望到现实挑战的剖析,思想的火花在专业对话中持续迸发。
与此同时,“硬核”训练体验也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中外学员们来到空军工程大学心理行为训练中心,通过VR虚拟现实和暗视野多维情景训练系统,沉浸式体验高空飞行、复杂环境失重等场景,全方位立体感知战场环境,提升战场适应和行为控制能力。走进5D模拟训练场,声光电一体,动感与视效交织,学员们带上VR眼镜,随机切换场景,真实还原战场复杂态势,随着座椅左右转动,眼镜里山地场景飞速后退,战术指令接连不断。“太震撼了,仿佛真的置身战场!”泰国学员玛菲亚感叹道。
在精心设计的文化交流环节,学员们多角度、沉浸式地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来自津巴布韦的学员达芙妮在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完成了人生中第一幅汉字作品——“一撇一横一竖”,外军学员们在笔墨纸砚间品味中国艺术的意境之美。活动期间,学员们还参加了文化交流演讲会、历史文化讲座,在深度交流研讨中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助力搭建中外交流互鉴的文化桥梁。校外,他们登临千年古刹大雁塔,在“雁塔题名”的典故中触摸中华文脉的传承。这些文化项目不仅是中华魅力的展示窗口,更成为各国学员情感交流与心灵沟通的桥梁。
一周时间里,学员周安排了军事院校教育专题讲座及研讨交流、模拟联合国会议、中外学员军事科技研讨会、中外学员文化交流演讲会、心理行为训练体验、轻武器模拟射击、参观部队装备及训练展示、参观长安云科技馆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和西安历史文化参访等一系列活动,有效促进了中外学员之间的互学互鉴与友好互动。
本届国际学员周,既是一次技能的精进,更是一场跨越文化的对话。学员们在此互学互鉴,不同的文化背景在此刻融汇成更广阔的视野。这段共同经历的收获,已成为一份长存的宝贵记忆,为他们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搭建起坚实的桥梁。
责任编辑:王丽莎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