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同心陕西

陕西“非遗”佳酿飘香 乡情与技艺共“发酵”
2025年11月11日 18:22 中新网陕西

  近日,陕西省委统战部“传承之光 同心点亮”统战宣传基层行活动走进汉中、安康,探访黄酒与拐枣酒酿造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酿酒师们在传承古法技艺的同时探索非遗活态传承新路径,让乡情与梦想在酒香中共“发酵”。

  在汉中市南郑区的黄官酒业车间,公司负责人宋伟介绍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项目“黄官黄酒古法复酿技艺”。作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他将传统酿造技艺推向产业化发展新阶段。

图为工人正在储存黄酒。

  黄官酒业坐落于北纬33度“黄金酿酒带”,严格遵循“夏采曲、秋收粮、冬酿香醪、春出酒”的自然节律。酿酒车间内,从泡米蒸饭到陶坛储存,工人们严格遵循传统工艺标准进行操作。

  “我们近期推出了气泡冰黄酒。”宋伟介绍,这款创新产品在传统黄酒基础上进行调整,更贴近年轻消费者对时尚、便捷饮品的需求。近年来,宋伟深耕“非遗+研学”融合路径,推动文旅互促发展。他表示,在统战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企业将持续投入产品研发,提升品牌影响力,推动黄酒从地方特色走向更广阔市场。

  在安康旬阳市,拐枣酒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王茂均同样展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回报乡梓的担当。2012年,已在浙江从事外贸工作多年的王茂均返乡创业,成立旬阳金茂生态有限公司,致力于将拐枣酒酿造技艺系统化、品牌化。

图为拐枣酒包装线。

  “过去山区粮食紧缺,拐枣成为酿酒选择。”王茂均回忆,早年乡亲用塑料壶装自酿拐枣酒招待客人,虽酒香醇厚却难登大雅之堂。经过对传统工艺的潜心精进,如今的拐枣酒不仅保留了标志性的醇厚药香,口感也更显醇厚顺滑,实现了品质飞跃。

  “六七斤拐枣酿出一斤酒,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王茂均介绍,当地拐枣产量达数百万吨,仅原料收购即为农户带来可观收益。企业去年产值2000余万元,近期通过与知名主播合作,预计年销售额将实现新突破。

  从黄官黄酒到旬阳拐枣酒,两位非遗传承人用匠心与创新,让传统酿造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他们的实践不仅推动了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更展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传承文化、回报家乡方面的积极作为。这一口口醇香佳酿,正承载着乡情与梦想,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持续飘香。(吴西檬)

责任编辑:王丽莎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委统战部 西安市人民政府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央电视台 央广网 群众新闻网 西部网 西安日报 华商网 西西新闻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