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通过构建“共享法庭”集群、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行“1236”工作模式等举措,为辖区企业提供多层次司法服务,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步入诉讼服务中心大厅,“中小微企业立案绿色通道”标识醒目,企业代表通过自助服务区可快速完成立案流程。
据雁塔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王丹介绍,该院创新构建“1236”工作模式,围绕“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聚焦“保护中小投资者”与“执行合同”两项重点,推行源头预防、线上线下立体化诉讼、案件分流等多元解纷机制,并在服务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保障民营经济等六个方面建立专项制度。
“共享法庭”成为雁塔法院基层治理的特色举措。该院已整合调解组织19个、调解员182名,打造出物业、家事、文旅、医疗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特色“共享法庭”集群。其中,全省首个家事纠纷“共享法庭”发挥妇联干部“熟人”优势,陕西省首家物业“共享法庭”运行三年来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039件。
2025年2月雁塔法院入驻区综治中心以来,“共享法庭”综治中心服务站通过信息化科技法庭,实现“线上调解+司法确认+电子送达”全流程“云处理”。数据显示,自入驻以来,已接待群众1067人次,一审立案760件,简案快审385件,指导调解纠纷332件,委托调解成功399件。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雁塔法院成立知识产权审判中心,打造“赋新雁”新质生产力和“雁知语”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品牌,构建“1+2+N”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体系。自2022年以来,该中心受理知识产权案件6413件,结案6257件,调撤率达91%,多起案例入选市级以上典型案例,并荣获全国“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雁塔法院院长李云峰表示,该院将坚持问需于企,把企业的“需求清单”转化为法院的“履职清单”,及时回应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完)
责任编辑:王丽莎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