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先手棋” 赢得“满盘活”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九厂推进生产建设工作纪实
盛夏时节,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九厂油区满目葱茏,透发着生机勃勃。蓝天白云下,一幅幅抓项目、忙建设、促生产的场景火热呈现。
今年上半年,采油九厂紧扣“369”发展路径和“339”工作路径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开展“刘峁塬上建新功、胜利山下铸辉煌”劳动竞赛活动,全厂上半年生产经营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超前谋划抢先机
上半年,在企业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背景下,采油九厂准确预判面临发展形势,围绕“形势怎么看、问题怎么办、新年怎么干”,召开6次专题会议,直奔主题,聚焦问题,剖析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寻求规律。经过前期深入调查研究,各专业系统分管领导及部门精选课题,开展老油田稳产技术创新、关键领域合规管理提升、生产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等12项专题调研,形成调研问题清单49项,并一一制定了整改措施及方向,为2024年谋篇布局奠定坚实基础。
采油九厂持续优化生产组织管理,在重点工作督办方面制定2024年工作任务清单,实施周计划月总结,加大考核力度,完成各项保障目标。通过实施“四个更加注重”、做细做实“五个方面”,生产系统效率逐渐提升,生产产量和质量均实现明显转变;按照“321”建设模式和“361”建产思路,提高新井贡献率和产能到位率;持续优化工艺参数,确保老技术常用常新,调剖调驱见效比例达到87.3%,实施区域月度递减下降0.5%。在原油生产方面,各单位抓住老区稳产、新井上产、措施增产三个着力点,对油井进行精细分类和精准施策,建立三级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稳产上产。
据了解,在江86-4井场实施1口二氧化碳前置增能压裂,单井日增油1.37吨。1-6月份,完成油井措施141口,与去年同期对比措施有效率由85.6%上升至86.7%。
管理创新打头阵
效益是挣出来的,如何在严峻生产形势压力下大浪淘沙、破浪前行?采油九厂领导班子始终清醒地认识到,要一以贯之地推行全要素对标对表这一管理主线,坚持管理创新,才能突出收益率和性价比,在高质量发展奔涌向前。
上半年,采油九厂始终将管理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在降本增效中持续创新寻求突破,统筹好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在效益开发、规模建设、深挖内潜方面下功夫,全力打造提质增效“精进版”。按照“40%优先实施、40%效益排队、20%储备实施”的原则,加快油井措施,措施有效率89.5%,累计增油7379吨。推动产能建设项目事前算赢、提率增效,通过采用“地质+地址”的工作模式,打造了吴三联老井场标杆平台,累计节约用地量23亩,完成降控费用242万元。
特别是4月以来,采油九厂全要素对标工作上持续发力,开展“刘峁塬上建新功,胜利山下铸辉煌”劳动竞赛活动,动态优化对标方案,细化分解各项关键指标,通过“五赛三比”确保生产运行紧扣计划节点,各项任务目标全面完成。上半年,按照“先算后干、事前算赢、成本倒逼、效益优先”经营方针,降本成效明显,新能源、产建工程、电力成本再挖潜等均实现了效益升级目标。同时,实施措施表单化管理,强化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13项生产质量指标全部达标,完成全年目标的63.2%。
绿色发展作表率
上半年,采油九厂突出节能优先、量能而行,统筹实施低碳建产和节能瘦身,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构建绿色低碳新格局,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采油九厂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通过技术提升、产业升级,积极实施环保规划,推进清洁生产,打造绿色、低碳油区。坚持“应布尽布、就近消纳、余电上网”原则,探索“光伏+”共融模式,打造“零碳”井场,持续推进新能源业务发展。1-6月,完成分布式光伏发电738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69吨。全力打造五谷城区综合能源利用示范区,实验推广增压站控温输油、处理站两段脱水、永磁电机直驱注水、光热及采出水余热利用等一系列举措,构建“多能互补、节能降碳”发展模式,绿色清洁能源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大力推动循环经济,采油九厂按照“井液不出井,出井不落地,落地不污染”的思路,通过“密闭清洗、钢制箱体及高分子软体平台”三项技术,对废液进行回收循环利用,压裂放喷返排回收率达到100%。推动清洁生产作业,持续提升密闭清洗技术适应性,优化完善井口集液装置,提升油管清洗及废液回收效率。加强“大气、采出水、固废与土壤”污染源头治理,完善配套工艺流程,从源头上减排降量,突出含油污泥等无害化处理,全年实现污油泥减量85%。同时,建成了“风、光、气、电”综合能源互补示范站3座,着力打造可复制的循环经济模式,在“双碳”行动中起到了先行者和引领者的示范作用。(白彦红)
责任编辑:王雨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