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陕北油区,烈日炙烤着大地,汗水浸透了工装,但比阳光更“灼热”的,是延长油田吴起采油厂53名注安师的目光。
安全帽下的汗珠砸在巡检路上,在油沟联合站净化外输岗齐祥锦的工装口袋里,多了张被摸出毛边的岗位“三卡”,这张小小的卡片,如今成了注安师刘江鱼的“重点盯防对象”。今年5月份,该厂“安全专家”领命上岗。“安全生产月”期间,53名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以“包田到户”的模式认领了责任区,他们带着法规手册、检测仪器,还有那双专门“找茬儿”的眼睛,把安全防线夯实在每一个阀门、每一条管线、每一颗螺丝上。
注安师来了,连螺丝都要“答辩”。“祥锦,你来说说这台泵的泄漏应急处置步骤?”在原油外输泵房,刘江鱼拦住正在巡检的徒弟问道。见他对答如流,刘师傅点点头,却仍不放心,他蹲下身,用扳手贴着法兰盘测了三次——“泵体各连接部位螺栓无松动、泄漏现象,但防锈漆有脱落,这就是隐患的生长点。”笔者跟随刘师傅的脚步,发现他的眼睛像扫描仪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敲了敲那颗脱漆的螺栓,声音清脆:“螺丝不会说话,但隐患会‘发芽’,今天掉的是漆,明天可能就要了设备的命。”
这种“显微镜式”的检查已成常态。在该厂安全管理科,安全员任树理的电脑里存着17期“爱工友”学习记录。“以前培训是‘大锅饭’,现在谁没学、哪道题老错,数据说了算。”他开发的“OPL单点课堂”把枯燥的岗位“三卡”内容变成视频教学,以更加直观的形式覆盖全厂157个班组,5440余人。
“双保险”机制:隐患整改有了“复诊医生”。在长官庙采油队38-53井场作业现场,站长和注安师刘伟组成“双人检查组”,施工方刚递上资质证件,刘伟就指着井架绷绳说道:“U型卡间距过长,辅绳头预留过短,井架不稳,容易出安全问题”。这样的细节,在“专业选手”眼里无所遁形。
“注安证不是挂在墙上的奖状,是要天天‘上手术台’的。”刘伟坦言,他们推行的“外协施工黑名单”制度,会直接让违规承包商被“红牌罚下”。而在采油厂考核表上,安全员的年终奖也直接与“责任田”事故率挂钩。
从“怕他来”到“盼他来”。起初,胜利山采油队采油工王文磊见到本队的注安师赵永就心里打鼓:“是不是又来扣钱的?”可当他因及时的隐患排查,规范操作避免了一起管线刺漏事故,并受到队里表扬后,他的态度彻底变了。如今,他主动当起了班站的“安全教员”。
安全副总监陈旭东的办公桌上摆着厚厚一摞注安师报考资料:“我们要让‘安全专家’从纸上走到井场上。”眼下,注安师们正把“责任田”里的典型案例编成《采油井场隐患识图手册》和《原油集输站场常见隐患识图》,那些被放大的螺丝、阀门的特写照片,成了最生动的“安全教科书”。
当注安师的“火眼金睛”照进采油工的日常,安全不再是墙上的标语,而是流淌在血液里的本能。在油管与扳手的交响中,专业力量正将“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的种子,埋进油区的每一寸土壤里。(延长油田吴起采油厂)
责任编辑:王雨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