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至19日,雨后的九嵕山更显郁郁葱葱。山间绿意盎然,鲜果挂满枝头,果农们在林间忙碌。在不远处的村口,一群身着“检察蓝”的检察官们,悄然搭起了一处流动的“普法课堂”,为这片美丽的土地增添了一抹法治的色彩。
在礼泉县昭陵镇皇城村村口的古树下,礼泉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张凌钧拉开了普法课堂的序幕:“一棵树长成需历经十几年风雨,而砍倒却只需短短十几分钟,但由此带来的生态损失和法律后果,却可能伴随几代人。”村民们听后纷纷点头。
检察干警们手持精心编印的《公益诉讼助力乡村生态振兴手册》,在村头设立了流动咨询点。他们采用“拉家常+案例解读”的方式,用方言土话生动讲解盗伐林木、非法养殖等典型案例。其中,“老张因无知砍伐自家承包山上的树盖房,结果树被没收还遭罚款”的故事,让村民们恍然大悟:“原来砍伐树木前得先办林木采伐许可证啊!”
针对当地蓬勃发展的飞鼠养殖产业,检察官们发现村民们在飞鼠保护方面存在认知误区。于是,他们在村头举起宣传手册,耐心地为村民们讲解相关法律规定。村民们围坐一圈,尤其是几名养殖户听得格外认真,表示将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养殖。
面对村民们提出的林地权属界定、采伐审批流程、破坏行为举报等实际问题,检察官们用方言俚语逐一耐心解答。在烟霞、昭陵、叱干等乡镇的青山绿水间,他们通过一场场接地气的普法课堂和500余份宣传资料,为乡亲们解开了生态保护的法律“密码”。
临行时,远处的九嵕山层峦叠翠,美景如画。检察官们与乡亲们深情约定:“咱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检察机关永远是生态安全的‘法治卫士’。”礼泉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兵表示,该院将持续深化“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多措并举推进泾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让法治的“春雨”浸润乡村的每个角落,以“检察蓝”与“生态绿”共同绘就美丽乡村的新画卷。(段雨晨 屈戈丽)
责任编辑:王雨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