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家事纠纷日益复杂化、涉未成年人案件增多等新特点,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四庭创新推出“234”家事解纷工作法,着力推动家事纠纷化解从“定分止争”向“案结事了人和”转变。
据介绍,该工作法以“和为贵”与“一揽子解纷”为双核驱动,强调全程调解与柔性司法,引导当事人理性沟通。针对家事纠纷关联性强的特点,该庭将离婚、抚养、财产等关联争议合并处理,有效避免拆分诉讼导致的矛盾激化,减轻当事人诉累,减少衍生诉讼。
在具体实施层面,该工作法分三阶段有序推进。在庭前阶段,法院构建“法院+妇联+社区”多元调解网络,引入专业调解员与心理咨询师,为当事人提供情绪疏导。据该法院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17年家事审判改革以来,调解员参与调解离婚案件8000余件,调撤率稳定在35%左右。
进入诉中阶段,实行“柔性调解”与“刚性裁判”衔接机制。通过“三查三评”(查家庭关系、财产状况、子女成长环境;评抚养能力、家庭稳定性、子女意愿)精细审理案件,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对确需判决案件,依法运用人身安全保护令、财产申报令等制度维护当事人权益。2025年以来,已制发人身安全保护令7件、夫妻共同财产申报令18件。
判后阶段则建立“调解/判决—跟踪—反馈”机制,围绕抚养费履行、探视权行使等关键环节进行回访,确保裁判文书义务履行到位,做好纠纷化解“后半篇文章”。
同时,该工作法注重“专业护航、温情浸润、多元共治、源头预防”四维赋能:组建专业团队及三方评估体系;设立共享调解室等特色空间缓和氛围;联动妇联、公安、民政等多方力量协同治理;通过线上线下普法活动,推动纠纷预防端口前移。
据悉,该工作法通过机制创新与多元协作,提升了家事纠纷化解的专业化与实效性,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有益实践。(未央法院)
责任编辑:王雨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