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西安欧亚学院提出要迈向“创新型大学”。作为一所以“创新”闻名的大学,为什么要在建校30周年这个时间点反复强调“创新型大学”?以及,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型大学”?西安欧亚学院接下来又将如何深入推进创新型大学建设?
带着这些疑问,西安欧亚学院特聘顾问、资深经管图书创作人潘东燕近日专访了学校董事长胡建波教授,以下为访谈实录:
潘东燕:在2024年年终总结大会上,欧亚学院旗帜鲜明地提出要迈向创新型大学。在您看来,什么是“创新型大学”?
胡建波:虽然大家经常提“创新型大学”,但这个概念其实并不清晰,我觉得更多是对那些不创新的大学的一种回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2005年升本以来,欧亚学院一直都走在创新型大学的发展道路上。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社会服务和组织管理等三个方面。
在教育教学层面,欧亚学院全面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独树一帜;在社会服务层面,欧亚学院全力推进建设“有组织的科研单位”(Organized Research Units,ORU)社会服务体系,通过ORU让学校与社会结成命运共同体;在组织管理层面,欧亚学院全面导入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推动各职能实现卓有成效的高效运营。
此外,创新型大学的孕育与发展需要与之匹配的外部环境的有效支撑,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相关政策的有力支持。在这方面,我们也通过教育政策研究的方式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例如,在二三本合并招生等方面都做出努力,并取得了成效。
潘东燕:在迈向创新型大学方面,欧亚学院近两年最重要的举措是什么?
胡建波:在我看来,应用创新型大学最重要的是“立德树人”,其次是能获得市场的高度认可。在学生培养方面,我们确立“雇主导向”的全新理念,让毕业生更加匹配雇主需求;在社会服务层面,我们全力打造“有组织的科研单位”社会服务体系,直接对外输出社会服务。
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将办学理念从过去单一的“以学生为中心”调整为“以雇主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Employer-oriented& Student-centered,ESC)。在实际行动层面,最重要的是全面推进建设“有组织的科研单位”社会服务体系,全力对外输出社会服务,并将其视为学校价值创造最重要的表征之一,也取得了部分可喜的成绩。
潘东燕:欧亚学院为何如此坚定地走创新型大学发展道路?
胡建波:如果熟悉欧亚学院的发展历史,就会知道“创新”一直是学校最重要的组织基因。即使是在2005年升本之前,欧亚学院也一直以创新为导向推进各方面的工作,这也直接促成学校在第一个十年取得丰硕的发展成果。
2005年升本之后,欧亚学院直接以创新型大学为发展目标,通过长达十多年的全方位的转型变革,将学校从相对传统的高校样貌转变为应用创新型大学,无论是校园环境、教学设施还是组织文化,全都完成重组,这才让它日渐长成人们心中真正向往的大学应该有的样子。
潘东燕:西安欧亚学院接下来将如何深入推进创新型大学建设?
胡建波: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学校过去五年在“均衡发展”等方面收获实效,在各类办学指标上补足短板,为下一步的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学校已经全面启动相关工作,并且明确规划主题就是建设“创新型大学”。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学校将全面铺开创新层面的相关工作,而且是全校、全体系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过去30年,在西安欧亚学院的日常办学工作中,“创新”无处不在,但很多时候大家可能是无意识的,或者意识还不够强烈。未来五年,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创新”这个组织基因,同时将重点依托“十五五”规划全方位地推进相关工作,让全体教职工都能在欧亚学院这个平台上,有意识、有组织也有方法地推进创新工作并收获实效,只有这样才能驱动组织更大范围地涌现创新,助力学校在建设创新型大学上迈向更深层次。(西安欧亚学院)
责任编辑:王雨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