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5月26日获悉:西安市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西安市秦岭水资源保护利用规划》。《规划》以2023年为基准年,明确了2030年(近期规划年)和2035年(远期规划年)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推动西安市秦岭水资源保护、可持续利用,促进秦岭生态保护和区域高质量发展。
《规划》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以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配置、高效利用、全面节约和有效保护为核心,以保护秦岭水资源、改善水环境质量、建设人水和谐的美丽秦岭为目标,为西安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规划》明确,到2030年,西安市秦岭水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一定进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建立,三条红线全面划定,水资源刚性约束得到加强;秦岭河流水环境质量得到提高,重要水功能区水质全部达标,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基本建立;河流生态需水量得到改善,水生态系统得到修复,河流源头区水体得到有效保护;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水平和山洪灾害防治等减灾能力得到提升;水资源保护利用监测管理体系得到完善,水资源保护利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
到2035年,西安市将基本实现水资源保护利用现代化。河流水生态空间管理制度全面建立和有效实施,秦岭各河流得到有效保护,河流水质保持优良,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全面完成,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河流生态水量基本稳定,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显著,秦岭水源涵养能力大幅提升。节水型社会全面建成,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达到先进水平;区域水资源配置合理,水资源高效利用;基本建成水质优良、河湖生态健康、人水和谐的美丽秦岭。
西安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此,我们主要制定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控制指标、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入河排污口整治及面源污染防治等9项重点任务,以提高秦岭水源涵养能力,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确保水源安全。”(记者 陈志涛)
责任编辑:王雨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