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港合作谱新篇 法治共兴向未来
——第七届香港法律服务论坛侧记
孟夏时节,三秦大地万物并秀;灞水之滨,陕港合作再谱新篇。
5月27日,第七届香港法律服务论坛在西安举行。高朋满座、嘉宾云集,百余名香港法律界翘楚,与来自陕西、四川、新疆等西部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法律服务机构及涉外企业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服务共建‘一带一路’ 谱写陕港合作新篇”主题,共谋法律服务之道,共商合作共赢之策。
“我很荣幸成为香港代表团成员,将香港的法律服务情况和我们的工作经验分享给内地的同行和企业。”香港律师会副会长黄巧欣第一次来到西安,她表示论坛为两地律师深层次交流合作牵线搭桥,也让香港和陕西紧密相拥。
法律服务是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
作为向西开放的前沿,近年来,陕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昔日中外商贾云集、驼铃相闻,如今跨境经贸繁荣、班列飞驰。与此同时,国际商贸争议解决、企业“走出去”的合规风险预防等涉外法律服务需求日益凸显。
陕西持续加强涉外法治建设,在商事仲裁、商事调解等领域探索出具有区域特色的实践经验。而作为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中心,香港拥有大量熟悉普通法和国际商贸规则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及法律资源储备,其法律服务业以高度的专业化、国际化水准在全球享有盛誉。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共赢,论坛的举办,不仅为两地法律界搭建了一个高效、务实的交流平台,更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论坛开幕式上,多名与会嘉宾在致辞中对陕港法律服务合作表达了美好愿景与坚定信心,并寄予厚望,这让与会者深受鼓舞。“合作前景广阔,希望两地律师队伍能携手同行、‘并船出海’,开创陕港法律服务合作新局面。”陕西省律师协会会长韩永安说。
开幕式现场,签约环节掌声热烈。陕西省律师协会与香港律师会签订交流协议书,西北政法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签署关于加强“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合作协议框架,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与香港大学法学院达成学生交换协议,陕西香港两地公证行业达成合作协议,西安仲裁委员会与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多项重量级合作项目的签约,标志着陕港在法律资源整合、法治人才培养、涉外法治协作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
作为第七届香港法律服务论坛的“重头戏”,两场主论坛活动精彩纷呈。来自陕港两地的法律界精英就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投资时的法律风险评估及管理、跨境商业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等重要议题碰撞思想、深入交流。
“香港有很多律师了解国际惯例、国际市场,也非常了解中国内地的商业文化,知道中国企业‘走出去’或者接受海外投资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秘书长刘煦婷介绍香港在跨境法律服务方面的优势特点。她说,截至2024年7月,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管理的一方当事人来自中国内地,另一方当事人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或地区的仲裁纠纷累计215件,争议金额达493亿港元。
问答互动环节,现场气氛热烈,与会者积极提问,嘉宾们耐心解答。其中,在共建“一带一路”项目投资过程中民营和国有企业的资产保护及风险防范问题上,孖士打律师行合伙人夏卓玲律师表示:“未雨绸缪,好过亡羊补牢。企业要想顺利开展和东道国的相关合作,在项目开始之前就要合理分析投资可行性,预测风险并及时寻求有丰富涉外经验的专业人士帮助。”
“干货满满,在座所有陕西企业家都受益良多。”陕西省工商联副主席、秦商总会常务副会长陈高志的便笺上记满了笔记,他说,专题分享中既有最前沿的法律知识,又有接地气的实践案例,对企业提高涉外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解决法律争端、完善公司治理等很有启发意义。
这是一次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是一场互促共赢的全新启航,更是两地在交流互鉴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乘风出海,是不少企业家的梦想。”在论坛商贸配对专题活动中,与香港律师进行一对一咨询后,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吴媛媛说,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陕港两地法律界精英“牵手”为企业保驾护航,让陕西企业家能更自信、更坚定地走出国门。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从香江畔到古丝路起点,陕港两地正以法治为弦,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发展经纬间,激荡起文明交融与规则衔接的时代交响。(记者 陶玉琼 苏欣雨)
责任编辑:王雨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