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长庆采气二厂推进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8月15日,在全国第二个生态日到来之际,跟随中国石油长庆采气二厂管道巡护的车辆,行驶在陕北高原的山间,茂密的植被与层层梯田染绿黄土地,生机盎然,这份绿意来自于大自然,更来自于长庆油田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践行。

长庆采气二厂以全力构建绿色低碳智能化采气厂为目标,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气田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了气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到质的“蜕变”。“三废”达标排放、处置率100%,清洁作业技术应用率达到100%,气区规划设计可绿化面积覆盖率达到100%,能耗双控及节能节水指标均符合规定指标。全面建成绿电“全覆盖”、天然气“零排放”、化石能源“零消耗”的绿色低碳绥德天然气处理厂,让绿色气田扮靓陕北高原。
如何“降碳”?
在气田开发过程中,采气二厂将绿色低碳理念根植于产建源头,坚持科技创新,全面应用泥浆不落地、压裂液循环再利用等工艺技术,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减量化排放。2024年上半年节约柴油0.58万吨,回收天然气3050万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43万吨,相当于种植阔叶林约500公顷。

紧扣“节能降耗 清洁替代”工作目标,这个厂大力推广电加热技术、光热、余热利用技术,在神木第二天然气处理厂、佳县处理站以及新建的绥德天然气处理厂取消了传统蒸发式冷凝器及风冷+水冷工艺,采用冷量回收技术,可年节约用电79.5万度,节约水1万吨,进一步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与此同时,建设源头应用电驱压缩机、产品天然气冷量回收、凝析油稳定余热利用等节能减排技术,一年可节约天然气6178万方,节约用水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34 万吨,直接碳排放量下降了近80%。
如何“减污”?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采气二厂围绕大气污染物排放达标治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绿色产建、土壤及地下水监测预警等4个方面,突出关键领域、重点环节,确保气田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安全。

针对黄河流域重点管线、设备管控,在重点管线加设智能阴极保护桩、应力监测、开展超声导波检测、增设“拦油坝”等防御性基础设施,及时消除环保隐患。在榆林、米脂、神木天然气处理厂建设地下水监测井,进一步加强重点场站的土壤及地下水监测预警。
为进一步激发清洁生产新动力,这个厂结合老气田工况变化,探索形成气田生产全过程“七大”节能减排技术,内容涵盖放空气回收、加热系统优化、集气站流程简化等,全年减少天然气消耗1277万方,减排二氧化碳2.76万吨,折合标煤1.69万吨。
同时,制定VOCs治理与管控方案,对5座天然气处理厂开展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工作,采用大罐抽气、闪蒸气回收、密闭装车等工艺,实现了重点场站达标。截至目前,5座处理厂正在陆续投运。
如何“扩绿”?
让绿色成为气田主色,让生态成为发展基因。采气二厂多通道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积极履行央企职责,参与地方生态修复、生态重建等工作,构建生态气田新模式。

这个厂主动承担和认领“退耕还林”“塞上森林城”等绿化任务,历年在榆林、子洲、米脂、神木气田千里气区投资1400余万元,因地制宜种植各类树种4.5万余株,气区规划设计可绿化面积覆盖率达到了100%。
为积极保护生态环境,这个厂常态化开展气区绿化、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工作。每年的植树节期间,发动广大干部员工在红色教育基地米脂县杨家沟镇、各集气站、井场植树,近两年累计植树184亩、7046棵,持续提升了井、站、管线、道路可绿化面积的绿化覆盖率,让这里的山更绿、天更蓝。
如何“增长”?
结合长庆油田清洁能源替代“十四五”专项规划,采气二厂着力发展新能源,培育新业态,持续加大光电、风电及余热等清洁能源应用规模,为实现绿色低碳智能化采气厂夯实根基。

这个厂制定并实施新能源替代方案,用近一年的时间,实现了绥德天然气处理厂(5.5MW)及上游集气站电驱压缩机绿电全覆盖,新建作业区清洁电力替代率将达到100%。推广光伏发电与智能井场融合发展新路径,利用井场闲置土地建设光伏发电及配套储能设施,形成光伏“1+4”应用新模式,使神木气田548座井场100%实现全绿电供给、零碳智能运行。而且,完备的自有电网系统为持续提升气田清洁能源利用率奠定坚实基础。
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是肯定,更是激励。采气二厂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生态建设为重点,不断推动气田绿色低碳智能化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何尚晏 文建伟)
责任编辑:王雨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