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九厂上下深入落实“四精”理念,持续加强对标管理,拿出硬核举措,从生产各个环节中深挖潜,“抠”效益,打造提质增效“升级版”,收获了丰硕的成果。生产经营任务完成全年目标的148%。
坚持“一切成本皆可降”持续优化发力
“生产经营活动中,我们实施工作措施表单化管理,通过月通报、年考核,强化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采油九厂财务资产部负责人说。
过去的一年,采油九厂坚持“先算后干、事前算赢、成本倒逼、效益优先”的原则,制定提质增效“增值版”方案,细化4大类24条提质增效措施,全力保障经营管理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效的持续增长”。
“在产能建设中,项目组坚持效益排队,持续优化方案部署,将投资少效益高的浅层产能占比提高,弥补了产能压减对产量的影响。”采油九厂产能建设项目组负责人表示,在油田产能建设部署中,坚持以效益为核心,从井网井型及开发方式、精细储层改造等方面持续优化产建结构,最大限度释放油层潜力,全力提高单井产能。在新479油藏开展超前注水开发试验效果较好,日产2.8吨。
按照“事前算赢、提率增效”的原则,该厂采用“地质+地址”的工作模式,打造了吴三联老井场标杆平台,共计建井14口,累计节约用地量42亩,完成降控441万元。
采油九厂把提质增效作为提升创效能力的长期举措,围绕24项优化措施深挖潜力,通过“优化流程、系统配套、局部增压”措施,完善集输、道路、电力、数字化系统,降低生产运行成本。
坚持“芝麻、西瓜一起捡”节能降耗纵深推进
“我们坚持从废字上动心思,在修字上下功夫,做足修旧利废、变废为宝的文章,推进节能降耗。”刘峁塬采油作业区员工李晓刚说。
过去的一年,采油九厂将节能作为第一能源,坚持“芝麻、西瓜一起捡”,以“控增量、降存量、利废旧”为核心,全面强化废旧物资的深度再利用,加强节能新技术应用,推进废旧闲置改造、推广低成本压裂材料、实施油井间开、降控各类补偿费等措施,解决“大马拉小车”等问题。
其中,该厂通过优化场站运行方式,深挖低效、高含水井捞油潜力,提升功率因数。仅12月累计节约电量92.5万千瓦时,累计节约电费59.4万元;常规修复油管及直接利用36.4万米,直接利用11.4万米,抽油泵再制造927台,累计创效4234万元,完成全年效益指标的158.8%。
干部员工将小改小革作为降本增效的有力抓手,坚持自主创新,出点子、定举措,强落实,做到“能加工不购置、能复用不报废、能修复不发新”。通过拆卸报废的UPS电池、UPS主机,电池盒等,进行组装,修复UPS5套,节约费用5万余元,有效解决了回路系统断电保持功能不完善的隐患。
采油九厂从优化运行方式入手,攻坚运输、电等消耗,深挖内部潜力,降低无效运力。通过加强生产过程管控、成立自主攻关小组提高生产效率、开展科技成果、五小成果转化等提高生产运行能力,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创效显著。
坚持“过紧日子”思想经营创效全面提升
如何降本增效,如何推动生产经营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除了增强员工节约意识、增效意识之外,还通过自主创效,提高工效,减少人力物力投入成本。
2024年,罗玉江创新工作室经过研究立项,再到现场实地勘查、编写设计初稿、设计成品现场试验,历时10个月,一体化卧式加热炉清灰回收装置成功研发,既解决生产问题,又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和成本,每年可节省20万元。
16项“五小”成果进行转化,取得经济效益80余万元。这也是该厂提质增效工作的一大亮点。该厂细化提质增效措施,通过边远井流程改造、主动挖掘内部潜力等措施,切实做到“员工能干的事情自己干,油田能干的事情油田干”,并持续开展小规模集中巡护,提高劳动用工效率。依托少人值守建设、智能化系统应用、管理制度完善配套,在杨青作业区大监控运行经验的基础上,相继成立智控中心,盘活30余人,推进油田生产管理方式变革和劳动组织架构优化。
过去的一年,该厂树牢“过紧日子”思想,践行低成本战略。持续提升密闭清洗技术适应性,优化完善井口集液装置,提升油管清洗及废液回收效率;开展管道完整性管理,降低管道维护费92万元。通过在智能投球装置上采用了单片机控制器、DTU模块,通过无线网络数据传输,使投球确认实现了自主识别,解决了以往需要人员到现场确认的问题。大力推进智能间开改造工作,形成以智能群控为主的间开技术体系,促使间开由人工型向智能型快速转变。2024年累计智能改造2186口,上线率97.9%、执行率38.7%,其中覆盖率和执行率均排名公司第一。
积跬步以至千里,汇涓滴以成江河。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采油九厂将坚持“四精”要求,打造提质增效“升级版”,以新业绩、新突破、新作为,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白彦红)
责任编辑:王雨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