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教育科技

数智赋能文化传承 西安工业大学探索无障碍学习新路径
2025年09月05日 15:51 中新网陕西

  9月5日是我国第10个“中华慈善日”。为帮助听障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学作品,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师生团队发起“文脉润无声——听障群体中华传统文学传承数智化平台”项目,借助前沿智能技术和多模态资源整合,打造无障碍、个性化、沉浸式中华传统文学数智化学习平台。

  2024年9月以来,该项目团队走进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等特殊教育学校,深入课堂观摩,与教师和聋哑学生面对面交流,收集一线需求。调研中了解到,学生们普遍希望在学习诗词时能有更多直观、可视化资源,进一步加深学习理解。“很多时候只是读文字,很难体会到诗里的意境,如果能有图像或视频讲解,就容易理解多了。”学生魏成豪在交流时说道。特教教师孟引妮表示,“现有的教材和课件在资源整合上有限,如果能依托智能技术提供多模态的教学工具,不仅能提高备课效率,也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特点。”

  针对师生们提出的需求,该项目团队在平台中整合了古诗词资源,推出手语翻译视频和配套图文注释,帮助学生们把握诗词意境。与此同时,还设计了知识卡片和背景材料,方便学生们延伸理解。在此基础上,平台尝试引入虚拟现实技术,把诗词中的意境转化为可感知的场景,让学生们能够在沉浸式的学习中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

  “学习平台不仅服务学生端,成为学生们乐于使用的学习伙伴,还为教师们提供多样备课资源和辅助工具,满足教学需要。”项目成员张颖介绍道。许多学生表示,学习平台为听障群体打开了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窗口,也让更多青年意识到教育公平与文化传承之间的紧密联系。

  与此同时,该项目团队邀请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的部分师生参与平台内测,提出改进意见。“试用下来感觉平台功能设计很实用,也很贴心,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们以更直观的方式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位特教教师在试用后说道。

  “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平台功能、持续丰富资源,把更多经典诗词和文化元素纳入其中,让每一个使用者都能从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项目负责人张欣雅说道。

  下一步,该项目团队将围绕如何让手语视频分段更清晰、注释与图示同步展示更便捷、沉浸式体验课堂应用更贴合教学节奏等方面,继续完善平台功能,扩展资源覆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字化时代惠及更广泛的群体,增强文化认同和民族凝聚力。

责任编辑:吴西檬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委统战部 西安市人民政府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央电视台 央广网 群众新闻网 西部网 西安日报 华商网 西西新闻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