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的延安,寒意渐浓,最低气温跌至个位数,采暖期已悄然来临,延长气田采气一厂的采气工与巡线工们也早已在沟壑纵横的山峁间、绵延起伏的管线上,用脚步丈量责任,以坚守筑牢民生供暖的“能源生命线”。
“阀门密封良好,压力稳定在4.3兆帕,保温层无破损!”在延气2采气大队集气站内,采气工丁玉坤正用扳手再次紧固井口配件,冻红的手指在寒风中格外醒目。他面前的压力表上,指针稳稳定格,屏幕上11℃的气体温度,是设备稳定运行的重要参数。作为守护气源的“源头哨兵”,丁玉坤和同事们肩负着12口生产井的管护重任,进入10月下旬就启动了“冬防保温”专项行动,给设备裹上厚实的保温层,逐个检查电伴热运行状态,对所有压力容器开展地毯式排查,不放过任何一处隐患。“供暖期一到,稳产就是首要任务!”他一边说着,一边在巡检记录本上郑重签字。本子上密密麻麻的参数、一笔一画的记录,不仅是每一次细致核查的痕迹,更是采气人用坚守筑牢冬季供气“生命线”的生动见证。
集气站的灯火尚未熄灭,山梁间的巡线路上已出现身影。“管线就像气田的‘大动脉’,低温天最怕冻堵,一刻都不能松懈。”巡线工郑海军和周建利拿着15公斤重的DM3检测仪,背着巡检包走在洒满寒意的山路上。巡线期间,他们扶正了歪斜的标识桩、擦掉了桩体上的泥污,检测了阴极保护系列数据。在一处管道裸露段,他们取出DM2检测仪贴在管壁做外防腐检测,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值,结合之前的阴极保护数据综合判断管线的完好性,确认无异常后才在记录册上打勾。“今天得把12公里管线巡完,还要整改3处隐患,时间紧、任务重啊。”郑海军搓了搓冻得发红的双手,与同事继续踏上巡检之路。休息间隙,他们还会拿出手机和宣传册给附近村民讲解管道保护知识,为管道安全运行加固一道防线。
保供一线的忙碌背后,是完善的保障体系在支撑。该厂提前拟定保供计划,成立“党员”突击队和“师徒”保供组,实行24小时轮班制,领导干部带头深入一线巡查,确保天然气生产安全平稳运行。目前,各采气大队的气井开井率稳定在95%以上,确保日供气量保持在高位运行,为冬季保供筑牢根基。(延长气田采气一厂)
责任编辑:王丽莎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