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厂QHSE专业委员会及相关业务部门覆盖192个现场,重点排查生产服务、油维工程、产能建设、井下作业、产品质量、技术服务等领域,开展质量专项检查306次,查改问题392个;累计核查承包商队伍223支,一次核查不通过率12.11%,这是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一厂严抓源头防控,提升质量管理的硬核举措。
发现质量问题“零容忍、重处罚”不是目的,帮扶整改杜绝隐患才是关键。年初以来,采油一厂深化“以人为本、质量至上”理念,统筹兼顾“稳与进、质与量”等难题,始终保持质量安全监管的高压态势,突出“源头防控、问题导向、过程监管、追责问责”,各部门通力协作,对产建、油维、地面工程、井下作业施工全过程监管覆盖,强化监督抽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源头上控制产品质量。同时,对照“三个一批”要求,开展质量工作专项检查治理活动,进一步健全产品质量标准,完善质量监督机制,形成质量监管的强大合力,切实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
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不丢掉任何一个盲点,不留下任何一个隐患。厂领导及相关业务部门多次深入现场,手拿“放大镜”铁面无私查隐患,对出现较大安全环保质量问题的承包商,立即约谈承包商负责人,情节严重的按照合同相关内容处以罚金和违约金,甚至进入“黑名单”。不仅如此,相关专业部门、单位全力以赴帮促各基层单位跟踪落实整改隐患,结合随机抽检、暗访暗查、专项巡查等方式,切实扎牢质量安全环保基础。
在此基础上,采油一厂不断加强培训教育,持续推进质量监督标准化,定期组织开展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专项培训,对油田集输管道工程建设要求、管道工程辅助设施及水工保护施工质量监督要点、环氧玻璃纤维复合内衬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详细讲解,不断提高基层地面工程质量监督人员业务技能。同时,制定建筑工程、储罐工程、电气工程、集输管道工程、设备安装工程、站内工艺管道工程、自动化仪表工程等43项质量监督卡,梳理各类工程质量监督的检查依据、标准规定、检查项目、检验方法等,为基层单位监督人员提供工作参考,扎实推进工程质量监督标准化工作。
面对生产建设呈现出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等特点,采油一厂将数字化、智能化作为实现质量安全监管的创新性手段,依托“安眼工程”,加大QHSE信息平台建设与整合,探索形成了应用、监管、决策于一体的QHSE监管平台,实现对作业过程、“双高”风险点等现场的实时监控、智能预警,推动安全生产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管理。特别是“安眼工程”在应用过程中,增强了生产区域视频监控AI智能感知能力,实现了生产现场及作业现场安全风险的智能识别与主动预警,构建了“人防+技防+智防”的安全监管模式,进一步应用智能化技术与手段推动质量安全监管数智化。(刘飞)
责任编辑:王雨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