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企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主题,持续推进各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为公司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断注入澎湃动力。”近日,在中铁宝桥金牌职工(铆工)创新工作室揭牌仪式上,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刘军表示。这也是该公司工会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来,投资建设的第13个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实现了全公司创新工作室建设“应设尽设、应建尽建”。
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高地”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创新创效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在公司党政的关心和支持下,公司工会组织紧紧围绕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突出“一专业一方向、一特色一品牌”,广泛开展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创建。“以全国劳模王汝运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突出围绕钢桥梁焊接开展创新创效,重于弘扬王汝运从零做起、自强不息、敢于较劲、奋斗不止的‘死磕精神’;以全国劳模张莉命名的创新工作室,突出围绕铁路道岔研发创新创效,重在弘扬张莉巾帼不让须眉、勇当技术先行的‘首创精神’;以中央企业劳模王英锋领衔的创新工作室,突出围绕大型先进装备维保开展创新创效,重在弘扬王英锋对工作一丝不苟、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工精神’……”中铁宝桥集团公司工会副主席陈峰表示。目前,该公司建成的13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已经成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高地,从心贴心讲“如何做人”到手把手教“如何做事”,从“干什么学什么”到“缺什么补什么”,确保“工匠精神”始终成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主基调”和“主旋律”。
揭榜领题创新创效的“阵地”
“事实证明,劳模先进是企业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我们通过创新工作室平台将他们组织起来,开展发明、创造、革新、攻关等活动,解决企业生产、经营、技术、管理的难题,从而提升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产品转型升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刘军说,几年来,公司各单位主动向创新工作室“下任务、交课题、给担子、压指标”,确保创新工作室“建得好、用得实、有成果、出效益”。
王汝运“劳模创新工作室”,肩负着新型钢桥梁焊接技术攻关的重任。王汝运带领团队成员精心开展耐候钢、超厚钢板、超高强度钢板焊接试验等重大课题研究,最终为国内首座耐候钢桥梁——川藏铁路藏木特大桥、国内最大桥梁钢塔——泰州大桥钢塔等重点工程建设破解了“卡脖子”难题。2024年,王汝运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立项攻关课题3项,形成创新成果2项,累计解决生产技术难题18项,开展合理化建议16项,完成QC技师小组攻关课题2项,为公司各种大型钢桥梁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近年来,中国高铁建设迅猛发展,“千里江山一日还”不再是梦想,这与“铁道器材研发中心”中铁宝桥持续输出新型铁路道岔、辙叉密不可分。在国内最大、最先进的辙叉研发基地——中铁宝桥辙叉分公司,唐小芮“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承担着新型合金钢辙叉、三代高锰钢辙叉的冶炼课题攻关。“每天,我们要面对电弧炉前70、80度的高温炙烤,一铲一铲添加原料,一炉一炉化验钢水成分,确保每一炉钢都是优质钢,每一根辙叉都是优质辙叉”,唐小芮表示。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工作室已开展立项攻关课题3项,形成创新成果3项,发表论文3篇,累计解决生产技术难题6项,开展合理化和技术改进项目6项,完成QC技师小组攻关课题4项……
“近三年,中铁宝桥各大劳模创新工作室围绕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生产技术攻关,开展创新创效课题达170余项,完成QC攻关课题79个,30余项创新成果获上级单位表彰奖励,实现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张莉劳模创新工作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中铁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王汝运劳模创新工作室’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项,成功申报国家公路工程工法3项,参与的高原库区大跨度组合梁制造与安装技术研究成果获国内领先级别鉴定,同时获得中国中铁科技成果二等奖和宝鸡市科技成果一等奖。”说到创新创效成果,陈峰如数家珍。
岗位练兵培养人才的“基地”
建队育人,则是各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我们的劳模都是行业的领军人物,要充分发挥他们传帮带的作用,进而培养出更多的劳模工匠,把一个火车头变成多个火车头,把一列火车变成一列动车,引领企业在创新发展道路上越跑越快”,刘军表示。近3年,公司创新工作室先后培养出工匠技师3人,特级技师10人,高级技师以上25人,技师155人。
电焊工,是中铁宝桥的重点作业工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王汝运自然担子很重。工作室建立以来,王汝运针对团队成员的特点,编制了详细的《带徒工作计划表》,通过集中培训、定岗培训、拜师学艺、技术比武等方式,对新入职职工、产业工人进行专业化、定向性培训,打通产业工人上升通道同时有效提高职工技能水平。期间,先后签订“拜师学艺”合同150余份,先后有90多名职工通过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获得宝鸡市技术工人经济待遇7万余元,有效激励了广大职工爱岗位、学技术、强本领的热情。
被誉为“道岔百度女”的全国劳模、高级工程师张莉,是国内铁路道岔研发领域的“巾帼”。以她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里,既是书籍图纸的“海洋”,也是技术研发“点线面王国”。在这里,她给刚入职的年轻人手把手教授如何进行道岔制图,给部门的骨干人员面对面讲授怎样开展道岔设计,还经常带着工程技术人员深入车间班组服务生产、服务一线。张莉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工作室开展‘传帮带’,就是要‘传’精神和规则,‘帮’解忧愁和困难,‘带’技能和经验,促进大家在思想、作风、技能、工作上得到全面提升,先后培养出了茅以升工程师奖袁宝军,陕西省产学研先进个人王阿利,陕西省科技创新人物冯毅,中国中铁青年技术岗位能手严则会,宝鸡市十一五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张海华等一批优秀技术人才”。
近年来,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时代大潮中,中铁宝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播撒着“人才种子”,点燃着“创新之火”,绽放着“创效之力”,为中铁宝桥45年持续盈利作出了积极贡献。(蒋晓强 李学利)
责任编辑:王雨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