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铁宝桥参建的国家重点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仪式上,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宗民说:“一项项新技术诞生,一座座重点工程背后,是中铁宝桥职工劳模、工匠精神的展示,也是公司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成果的缩影。”
近年来,中铁宝桥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作为打造“品质宝桥 国际宝桥”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来抓,围绕“产改”工作合力推动,努力打造人才高地,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特点、特征的“宝桥产改模式”。
优秀项目部来自宝桥,优秀班组来自宝桥,优秀个人同样来自宝桥……近日,在国家重点工程——张靖皋长江大桥建设指挥部召开的第三阶段劳动竞赛表彰大会上,作为参建单位的中铁宝桥几乎包揽了集体和个人全部奖项。“宝桥人干活效率高、质量好、安全实,我们是真心佩服。”表彰大会上,兄弟单位纷纷竖起大拇指。
围绕中心工作,组织劳动竞赛,是中铁宝桥夺取生产经营目标的一个“传家宝”。近年来,公司围绕生产经营中心任务,建立健全常态化劳动和技能竞赛组织体系,夯实竞赛基础、创新竞赛载体、突出竞赛成效,以“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为主题,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为重点,深入开展重点工程“专项赛”,重要节点“全员赛”的群众性劳动竞赛,形成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全员参与”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新局面,先后开展“五保一树”主题劳动竞赛10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8000余人,充分激发了产业工人投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围绕产品研制,开展技能竞赛,是中铁宝桥提升职工技术技能的一把“杀手锏”。截至目前,中铁宝桥已构建了以省级竞赛为主题、市级竞赛为支撑、企业竞赛为基础的三级竞赛体系,连续13年举办陕西省“中铁宝桥杯”职业技能大赛,先后培养出了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王汝运、三秦工匠王英锋、陕西省首席技师杨鸿涛、陕西省能工巧匠董小龙、陕西省技术能手陈盟等一大批高技能人才。
围绕创新创效,建设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是中铁宝桥深化产改工作的“加油站”。在中铁宝桥金牌职工(铆工)创新工作室,宝鸡市十佳高技能人才、路桥公司铆工高级技师“铁裁缝”、工作室领衔人陈盟正与工作室成员一起探讨下料时尺寸对角线的精度控制,实现板材最大化利用;在以全国劳模王汝运命名的“王汝运创新工作室”,积极围绕耐候钢、超厚钢板、超高强度钢板焊接试验,最终为国内首座耐候钢桥梁——川藏铁路藏木特大桥、泰州大桥钢塔等国内重点工程建设破解了“卡脖子”难题;在冶炼技师唐小芮创新工作室,通过冶炼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顺利完成了新型合金钢辙叉、三代高锰钢辙叉的冶炼课题攻关任务;“张莉创新工作室”则“巾帼不让须眉”,针对铁路道岔研发创新创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中铁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近年来,中铁宝桥紧紧围绕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突出“一专业一方向、一特色一品牌”,广泛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先后创建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2个,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4个,中国中铁劳模创新工作室4个。
在中铁宝桥,人称“道岔百度女”的全国劳模张莉相继参与全国铁路三次提速建设,参与时速250公里、350公里客运专线、重载线路所需100余种新型道岔的研发和200多项工艺改进工作,获得100多项科技成果奖。如今,她不仅是公司科技战线上一面“巾帼旗帜”,还身兼陕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宝鸡市渭滨区总工会副主席等多重身份,实现了从“有为”到“有位”的精彩嬗变。
推进产改以来,为提升产业工人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主人翁地位,中铁宝桥在代表提名、岗位晋升、薪酬分配、党组织、工会组织、团组织委员选配等工作上,持续加大对产业工人的倾斜力度。
同时,公司健全完善集团级、子分公司级、车间工段级、班组项目四级民主管理网络,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厂务公开等形式,不断推进企业民主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并通过升级OA办公平台、开通工会服务职工热线等民主管理通道,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诉求与建议,解决职工焦点难点问题。近年来,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职工满意度、忠诚度、幸福感不断提升,各种劳动纠纷常年保持“零投诉”“零举报”。公司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
“发展宝桥,幸福员工,奉献社会。建企58年来,中铁宝桥始终四大主业产品创新创效,持续打造“有理想守信念、有本领敢作为、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为企业实现48年持续盈利提供了人才和智力保证。当前,我们要进一步高举科技兴企、人才强企的大旗,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全面赋能中铁宝桥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基业长青。”李宗民表示。(李学利 蒋晓强)
责任编辑:王雨蜻